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老城区停车之困:看国外如何破解停车难
2010-09-20 09:17:41 来源:生活报  作者:王萌 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市紫园路上停满了车辆。

 

  黑龙江新闻网讯 买车还是坐公交,这对准车主来说可是一个大问题。怕挤公交想买车、买了车怕堵车、回到家难停车……这一连串的问题不但考验着购车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样也表达着配套设施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无奈。

  其实,停车难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区、一个市、一个省的局部问题了。世界各国,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远远高于我国,他们也同样需要面对停车难带来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他山之石,或可攻玉。

  住宅与车位1:1

  新加坡

  在哈市从事外贸工作的冯亦宏说,在新加坡大型政府组屋区,每幢楼都有三四十层,但社区道路两边却没有一辆车。原来,社区建了很多六七层楼的立体车库,保证了足够的停车位。新加坡政府规定,每个共管公寓、组屋区、社区、大饭店及每幢大型建筑物必须修建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且要保证住宅数量与车位数量的比例在1∶1以上。因为有了高楼式多层停车场,弥补了地下、地面停车场的不足,有效地避免了停车占道情况的发生。“车位充足,自然看不到路边停车。从这个角度讲,新加坡可以说是最有秩序的城市。”冯亦宏说。

  日本

  买车前须有车位

  哈市人大代表徐建华也是有车一族,她的办公地点就在哈市道里区透笼商业区,她每天都为在哪停车而伤透脑筋。徐建华建议,哈市不妨学学日本东京,将是否拥有车位作为买车的前置条件,有车位才能买车。“日本法律规定,个人或者单位在买车时都必须出具拥有固定车位的证明,这种固定车位既可以是自有的,也可以是长期租借的,但必须在距单位或住所500米至2000米的范围内,否则交管部门将拒绝给新车上牌照。这一规定既限制了汽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又较好地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因此,尽管每天进入东京市内的车辆多达六七百万辆,但要找一个停车位并不太难。”徐建华表示,不仅如此,日本的《城市规划法》还规定,在新建或改建一定规模的建筑物时,必须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配备相应数量的停车位。据粗略统计,东京的停车位面积已经接近整个东京市的面积。

  美国

  细化管理路边停车

  接受记者采访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安学敏刚从美国出差归来,据他介绍,美国不管是国际大都市还是中小城市,都存在路边停车的问题,到了晚上路边上的车一排排的,很密集,就跟哈尔滨的情况一样。

  “这些车当然不都是临时停车,绝大部分是寄宿车。美国的管理与我们有所相同,他们不是被动管理,而是积极为居民提供服务。在美国的城市,有些街道是禁止停车的,有些是可临时停靠的,有些是可以停车的。在此基础上,还对可停的街路继续进行细化。比如,有些街道是晚7点到早7点可停,有些是晚9点到早5点可停,还有的是单侧可停。他们的理念是,道路是公共资源,要充分利用,不管是通行还是停车都是利用,如果因道路闲置造成浪费就会遭到市民的投诉。”安教授说,哈市解决居民小区车位不足的问题不妨借鉴一下美国的做法,允许支线道路路边停车,并进行限时管理,避开通行高峰期,停车、通行两不误。

  法国

  城市周边设置卫星住宅城

  “破解停车难,在加大停车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有关部门也应对城市进行长远规划。我们的城区功能太集中了,可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的经验,建立主城区和卫星城,主城区是生产、商贸和公共活动的区域,卫星城主要用于生活和居住,这样增加了城市空间,城市不再拥堵。”相关专家说。

  在电信部门工作的赵伟强告诉记者,法国的巴黎就是最典型的向卫星城市方向发展的大城市之一。“在巴黎,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拥堵,就是因为在巴黎老城周边陆续建起了许多卫星城,这些卫星城多数是由几个居民小区组成,但都配备了完善的社会服务设施。当然,最初这些卫星城建设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老城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但它却治愈了许多城市病,其中就包括停车难。建卫星城的好处就是,功能单一的居住区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政府可以配建更多的服务设施,居民不但不必为无处停车而担心,而且街道上也不会经常发生堵车的现象。”赵伟强说。

责任编辑: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