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为给娃找玩伴 “80后”家长上网为宝宝“征婚”
2010-10-31 09:02:38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赵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31日讯 如今,父母替子女张罗对象的越来越多,可为才几岁的孩子招个“娃娃亲”,却让人有点搞不懂。记者近日在网上发现,现在很多亲子群里的父母都成了“亲家”,在不少论坛里,父母都在为各自的小宝贝发征求“配对群养”的帖子,意在给自己的孩子找玩伴。甚至某相亲网站还联合某儿童网站,迎合这些“招亲”父母,正式推出了智能娃娃亲服务系统。

  “娃娃亲”成为交友方式

  近日,“80后”妈妈马丽总在琢磨一件事:给3岁的儿子订门“娃娃亲”。看着身边的朋友大都生的是儿子,她感觉到了作为男孩母亲的压力:“男多女少,这以后找对象该多难啊。”不久前,马丽加了一个名叫“快乐宝贝”的QQ群,群里很多妈妈都在给儿子或者女儿找娃娃亲。孩子里面男多女少,甚至有的妈妈让女儿一女多“嫁”。为了让孩子们多些玩伴,群里的妈妈们经常周末带孩子一起到公园玩,拍拍照。有次正好约在马丽家附近的公园,于是,马丽就带自己的宝贝“赴约”。通过第一次的赴约,马丽发现,结“娃娃亲”的很多家长利用见面加深彼此进一步的了解,见面甚至开玩笑打趣对方,喊对方为“亲家”。“男多女少已经成为一个共识,订娃娃亲算不上过度反应,多少有点开玩笑的意思,谁也不会把这种玩笑当真。都是‘80后’妈妈,自然共同话题比较多。妈妈们交往的最重要的目的也是给孩子们找个玩伴。”马丽说。

  记者采访发现,“娃娃亲”正在一些三四岁孩子的年轻父母当中流行起来。晓晓与好友相继怀孕,两个人约定:如果生下的孩子是同性,就做兄弟或姐妹;如果是异性,就订“娃娃亲”。她们表示,如今年轻人找对象越来越难,她们是多年好友,互相了解,如果孩子能结为夫妻,不但能使两个家庭亲上加亲,孩子们的顾虑也少了很多。当然,这只是她们的希望,如果两个孩子以后就是不喜欢对方,她们也不会强求。但现在她们已经以“亲家”相称了。

  付先生和田先生是多年的好朋友。2004年,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宝宝,还正好是一儿一女。于是两家开玩笑的结成了儿女亲家。这让两家的关系更近了。因为两家住得比较近,孩子上幼儿园也在一块,虽然不在一个班,不过两个孩子几乎是天天见面。两家互相帮着接送孩子,周末一块出去玩,孩子们玩得开心,大人也省心省力。付先生说:“两家常常开玩笑以‘亲家’相称,不过都不会当真的,因为现在每家都是一个孩子,都想让孩子能有个伴儿一块玩。不过如果孩子们长大后真的成了,我们也不一定会反对。”


 

  “娃娃亲”引发新兴商机

  “娃娃亲”在家长中的流行,让婚恋网站似乎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记者在一家婚恋网站就看到一则这样的“七夕娃娃亲”火热速配活动:七夕,原本是成年男女互诉情话的一天,而在剩男剩女泛滥的今天,我们要拒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小宝贝的身上,所以刻不容缓,趁着七夕这个日子,所有还在单身的小宝贝们行动起来,作为妈妈的我们替宝贝们大声喊出对未来儿媳妇(女婿)的爱情宣言吧!速配成功的小两口将会获得我们颁发的可爱娃娃亲证书一份哦,当然还有超级大红包,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个七夕稚嫩而感人的爱情吧。

  日前,一家育儿网站举行的85对幼儿的“娃娃亲集体婚礼”,也同样热闹非凡。各地的家长们纷纷上传宝宝的照片,为孩子相亲,经过网络传情和速配,一对对宝宝终于拿到了“结婚证”。网页上男女宝宝的合成版结婚照,比起大人们的真实版结婚照毫不逊色,而数以万计的点击率,也让网站大大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当然,参与这一活动的家长,并不真正想给孩子结什么“娃娃亲”,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孩子找玩伴,并且提高孩子的情商,改善孩子内向的性格。

  “群养”可尝试不应渲染

  对于“娃娃亲”的悄然流行,家长看法不同。一些家长认为这只是拓宽孩子交际面的一种方式,另外一些家长则认为“娃娃亲”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专家们普遍认为,“独二代”们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内心普遍存在孤独感,这种所谓的“娃娃亲”为孩子提供了更多与同龄孩子接触的机会,锻炼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此外,这种类似“群养”的办法,有助于发挥各自家庭的优势,培养孩子的接受能力及适应能力,也给年轻的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育儿经验的机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专家们也给家长们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孩子有孩子的成长阶段和交友方式,家长们应该给予足够的空间,不要过多干预,让他们自然接触真实社会,自己从中寻找朋友,成人除了适当的引导外,最好不要刻意参与。让孩子过早地以性别区分人群,结交男女朋友,以夫妻互称,不仅容易造成孩子对爱情这一情感的随意化态度,也容易导致性早熟。其实,提高孩子情商,改善独生子女内向性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三四个小家庭组成大家庭,孩子之间以兄弟姐妹互称,不定期聚餐、野营等就是不错的选择。群体式游玩交流也会改善孩子怕生的问题,而且几个家庭联合培养孩子,也可以缓解现在独生子女人情观念淡薄等问题,可以启发儿童对性别的意识。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