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七台河市桃山区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于凤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身后却是一串普通社区工作者坚实的足迹;她没有显赫的地位,但在居民眼里却是一位难得的好干部。在七台河市花园社区,孤寡老人称她为好女儿,失学儿童叫她好妈妈,居民群众亲切地喊她于书记,年轻的下岗工人称她为于大姐,她就是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于凤,一位15年来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非凡业绩的普通妇女。怕苦怕累就干不了“小巷总理”
“既然选择了扎根基层,就要心中装着居民、事事想着居民、时刻为了居民”。这是于凤写在“民情日记”首页的一句话。十几年下来,于凤的“民情日记”已经积攒了二十几本,上面记载着社区党员情况、贫困户家庭情况以及社区经济、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还有走访时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可以说,民情日记就是她所在社区的一部创业史、发展史。
1995年冬天,刚刚当上兴岗街道第十居民委主任的于风,在几个月的入户走访后,遇到了工作中的第一道难关。由于十委是矿工居住地,属于“三不管”地带,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有300多户居民的自来水管道腐烂、断裂,长期没水吃,大冬天要到500米外去挑水。听着居民一遍遍诉苦,看着路上一个个被水桶压弯的身影,她坐不住了,硬着头皮到矿里去“上访”,从矿上到家往返八里路,她顶着“大烟炮”连跑了一周,鞋开胶了,脚冻坏了,终于感动了矿领导,同意重新铺设管线。她又挨家动员居民出钱出力,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吃水难题。
1997年春,针对社区垃圾多年运不出、堆积成山的问题,她向街道递交了《请命书》,在全市率先提出民办环卫的想法,并在十委先搞试点,领着几个人雇了两台四轮车,起早贪黑的清垃圾,累得回家吃饭都拿不住筷子。苦干三个月后,垃圾终于见了亮,她又趁热打铁召开了“打造新环境、建设新家园”听证会,让居民出主意想办法,居民们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了80多条建议,并自觉拆除了自家违章建筑、修整巷道、栽花种草,使社区居住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0年,她调到花园社区后,为尽快改变没有办公场所这一问题,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四处奔走化缘,先后筹集到各类物资、资金70余万元,建起了200平方米、全市一流的办公用房和40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内设文体活动室、服务大厅、电子超市、心理咨询室、警务室等各类服务室,配齐配全了电视、电脑、打印机、触摸屏、电子大屏幕和投影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使社区办公环境和为民服务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才能做居民的贴心人
“我们为居民提供的帮助和做的每一件事,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于居民来说,却是关系家庭生活的大事,必须付出全部精力!”这是于凤对为人民服务内涵的理解。
居民吕东升从小患有小儿麻痹,妻子有精神病,儿子在上学,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于凤每周都要到他家帮助洗衣服、打扫卫生。看他家吃饭接不上顿,就把自家的大米、白面送去,并在街道为他第一个办理了低保。2005年,吕东升的孩子辍学给一家个体养车户打工,因车油箱着火把孩子烧成重伤,车主把孩子送到医院后就没了人影。由于烧伤太严重,孩子没到三天就过世了。于凤一边安慰吕东升,一边四处寻找车主,整整跑了一个月,终于帮助吕东升讨回了孩子的住院费、安葬费和赔偿款10余万元。
居民李佳成因交通肇事判刑6年,妻子领着孩子带着患有精神病的婆婆苦苦等了他6年。刑满释放后,因没有生活出路,他有点自暴自弃。为了帮助他摆脱生活的阴霾,于凤一边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一边考察就业门路。当了解到擦鞋行业本钱小、又不需要特殊技能后,立即联系了一家擦鞋店让李佳成免费学习,并拿出500元钱买来擦鞋用具,协调市场管理处提供了免费摊位,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现在李佳成的小摊每个月能挣上1000多元,他还主动申请成为了社区志愿者。
社区下岗职工周丽艳的丈夫因伤害罪被判刑13年,刑满释放后,又患上了脑血栓、肝硬化,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上学,全靠周丽艳一个人打工维持。过度劳累使她患上腰间盘突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多种疾病,需要立即手术。可周丽艳家所有积蓄加起来都不到200元,于凤毫不犹豫从家里拿出3000元钱交了住院押金,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周丽艳渡过了难关。
居民杨淑芳与蔡昌春两位老人再婚后一起生活了20多年,共同出资买了一所房子。三年前,蔡大爷把社区干部、左邻右舍找到家中,立了一份把房子留给老伴杨淑芳的遗嘱。可蔡大爷刚刚过世,他的5个儿女就把继母赶出了家门。面对老人无助的眼神,于凤不怕威胁,带着老人到法院起诉,同几位见证人出庭为老人作证打赢了官司。感动的老人流泪的说:“要是没有你,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你就是我的亲闺女!”省台《法制在线》、央视《道德与法》栏目对此做了报道。
多年来的实践,于凤感到少数人的帮助对于众多的贫困居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只有建立社区救助体系,才能让更多的贫困居民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花园社区在全市成立了首家社区慈善超市和党员扶弱济贫捐赠接受站,给每个特贫家庭办了一张满载社区浓情厚意的“爱心卡”,定期开展救助活动。2004年开办以来,已救助贫困居民367户,服务群众3000多人次。同时,协调社区内2个卫生服务中心常年免费为社区276个低保户和9位孤寡老人看病,70岁以上老人免费上门就诊。
只有舍得小家才能顾上大家
“作为社区的负责人,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去想已经做了哪些事,而要想还有哪些事没有做,或者还有哪些事没有做好、做实、做细。”这是于凤在2007年全市社区建设座谈会上说的一段话。她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工作15年,她从来没有休过礼拜天,没有回老家陪父母过个年,就连母亲脑出血手术住院都没时间照顾。
2001年,丈夫开个食品加工厂,让她别在社区干了,加工厂的雇工工资比社区工资高好几倍。可她坚持说:“你就是给我再多,我也不干,社区的工作我舍不得!”由于家务和加工厂双重压力,她爱人去年患上了罕见的格林巴利综合症,手脚不好使,大部分肌肉萎缩,花光了积蓄,变卖了家产,也没治好爱人的病。后来又因血栓脱落导致大面积脑梗,造成右侧偏瘫,至今都不能说话。前段时间,又得了继发性癫痫,有一次发病身边没人,摔在一堆建筑垃圾上,浑身磕得没有好地方。她哭着跟爱人说“我不干社区工作了,天天在家照顾你吧。”可她爱人使劲的摇头和摆手,虽然说不出话来,但他知道于凤的心思,她离不开社区,割舍不下这个大家庭。
长期以来,于凤一边忙于社区工作,一边照顾爱人,就像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有一天,在处理完4号楼下水堵塞问题后,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刚走到家门口就晕倒了。邻居们发现后,及时把她送到医院,还送来了鸡蛋、膏药和药酒等等。面对此情此景,她再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的欣慰与骄傲,为自己多年的付出感到无怨无悔,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扎根社区、服务群众的信念。
在她的带领下,花园社区先后迎接国家、省和市检查100多次,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社区文化先进大院、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等37项荣誉。本人被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社区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省十大社区工作者标兵、七台河市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