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尔滨六成农民有贷款 发展“生意”做“大项目”
2010-11-04 09:31: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徐丽娜 王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4日讯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年终岁尾,又是一年还款时。很多农民收了粮,卖了钱,第一件事是赶紧把贷款还上!记者从哈尔滨信用合作社了解到,农民对信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贷款不仅用于购买化肥、种子,而且用贷款消费及壮大“生意”。

  农民贷款消费很普遍

  日前,宾县农民孙林涛与潘国林来到信用社还清10万元贷款。他们告诉记者,以前农民贷款主要是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但现在农业发展越来越快,看出这里面“门道”的农民对贷款的“胃口”也增大。2009年,孙林涛与潘国林将养殖业瞄准“绿色食品”的方向,但是绿色养殖对于软硬件要求较高,基础设施的投入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关。在自筹一部分资金的情况下,他们向信用社申请10万元贷款支持。当时,新立信用社以公职人员担保的方式向孙林涛提供贷款8万元,并将贷款期限延长至15个月。当年5月,孙林涛建起了3栋共200平方米猪舍,养殖肉食猪和种猪十余种,并从县畜牧局请来了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当年便盈利3万多元。

  采访中,一些农民表示,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就要贷款做“大项目”。哈尔滨市信用合作社信贷部相关人士介绍,现在的农民贷款除一小部分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外,大部分已经用在特色种养等农产品的综合开发、农产品的加工营销上。信用社重点支持一批发展前景看好、竞争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信用程度较高,具有“龙头”带动的涉农中小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社及个体商户,最高贷款额提高到20万元以上。

  农民贷款“胃口”大了

  几年来,随着“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推广实施,农民消费观念逐渐改变,各类农村消费贷款满足了有消费愿望、却自有资金不足或临时周转困难的农民对资金的需求。农民贷款消费在农村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今年秋天,松北区万宝镇居民牛国富把一台15万元的玉米收割机开回了家。牛国富说,国家农机补贴30%,农机贷款8万元,自己只需掏4万元就能买下来。牛国富算了一笔账,从秋收开始,一亩玉米的机械收割费用在1000多元,如在周边地区作业,秋季保守收入可达到4万元,用不了2年就能收回成本。“贷款可解决了大问题。”

  今年哈尔滨市信用合作社共发放农机具贷款1.7亿元。在消费拉动工程上,重点支持农机、家电、汽车“三下乡”,为农民提供配套资金。同时,支持农民婚嫁、子女求学等消费。据了解,为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还开办了农民子女升学贷款,合理确定贷款金额和期限,实行利率优惠,为农民子女升学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农民“借钱”底气足了

  2010年,哈尔滨市信用合作社累计投放农业贷款145亿元,其中种植业贷款123亿元,占农贷投放总量的85%,重点解决农户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资金需要。

  呼兰区杨林乡吉祥村村支书谭中兴说,村中起码六成农民都有贷款。据信用社业内人士介绍,过去农民普遍存在的“借得起还不上”心理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借钱”种地、养殖的底气越来越足。主要原因是农村税费改革后,种粮能够享受到补贴,加之农产品价格日趋上涨等因素,农民种地能挣到钱。

  截至10月末,哈尔滨市信用合作社各项贷款余额145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已达130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0%以上,近三年来,农业贷款年均增幅超过35%,目前哈尔滨市90%以上的农户都得到过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支持,户均贷款额达2.1万元,农业有效资金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