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鹤岗
搜 索
鹤岗——“鹤”翔龙江好风光
2010-11-13 08:30:2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3日讯 题:鹤岗——“鹤”翔龙江好风光

  初秋的三江平原,万顷沃野一片浓绿。从小兴安岭东麓吹来的缕缕山风,裹挟着草树山花的芬芳,亲昵地抚摸着日新月异的鹤岗。

  鹤岗,背倚兴安岭脉,拥抱三江平原,既有靠山兼临江的地理优势,又有煤炭为主的矿产资源,加之市委、市政府班子“双剑合璧”式的锐意进取,煤城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便大放异彩,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一举“鹤”立龙江,令人侧目。

  亮剑篇——从发展速度看“鹤岗现象”

  2006年到2010年5年间,全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9.4.亿元,年均增长12.6%;仅今年前9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收入164.5亿元,同比增长40.5%。实现利税19.3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83.2个百分点;今年前9个月,鹤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了91.8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18.8亿元,增长31%。进出口总额完成3622美元,增长174.5%,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836元,增长了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6%,省下达的14个“双一”考核指标,已完成和接近完成12个,创历史新高。

  在改善民生方面也是可圈可点:鹤岗市在全省第一个由政府建立了六个特殊困难群体专项救助资金;在全国、全省统一部署之前,已开始廉租房建设;在全省第一个实施了职工取暖补贴由“暗补”变“明补”;第一个完成“并轨”工作;第一个把全部教师纳入阳光工资范畴;较早地把财政供养人员热费补贴由70%提高到90%,达到全省最高水平;第五个全额兑现阳光工资。

  短短几年,鹤岗市就丰满了腾飞的羽翼,跻身全省发展前列,书写了现代传奇。初秋九月,记者走进鹤岗这座神秘的城市,带着许多疑问,来探寻鹤岗的雄起之迷。“先”人一步建“四地” 打造经济新“航母”。

  今年初,鹤岗对城市发展战略进行了再深化和新完善,确立了“四先四地、一创建、一改善”的总体构想,在原来提出“抢先建设东部煤电化工业基地、率先建成三江平原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把“优先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争先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胜地,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森林城市”和改善民生工作,纳入鹤岗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

  优先建设东部煤电化工基地——煤海乌龙腾跃。该市依托煤炭资源,围绕煤炭、煤电、煤焦、煤化工四个产业,启动推进了2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10亿元。已建成投产总投资7.5亿元的1400万吨洗煤、投资6.9亿元的鹤翔100万吨焦化一期等5个项目,完成投资46.6亿元;正在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龙煤东化60万吨合成氨104万吨尿素、总投资37亿元的中海油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大颗粒尿素等13个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前期运作推进投资46亿元的龙煤鹤岗分公司120万吨甲醇和投资50亿元的中海油120万吨磷肥等6个项目,计划投资188.4亿元,“抢先”的目标正在加速实现。以上项目全部投产达产后,鹤岗市洗煤能力将达到3000万吨;煤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成为国家重要的坑口电站;焦化产能达到400万吨,成为全省又一个焦化城;煤制化肥产能达到156万吨,成为全国第三大煤制化肥之都,鹤岗市将抢先建成黑龙江东部煤电化能源工业基地。

  率先建成三江平原优质绿色食品工业项目基地——怎个“绿”字了得。鹤岗市地处丰沃富饶的三江平原腹地,围绕米、豆、乳、肉四个产业,启动建设了100万吨玉米深加工、日处理580吨鲜奶、200万头生猪屠宰、135万吨水稻加工等29个项目,总投资36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建成后,水稻加工能力将达到670万吨,是本地产量的4倍以上,成为“中国北方稻米之都”;玉米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年内达到100万吨,是本地产量的80%以上;大豆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是地产大豆的6倍以上;生猪屠宰能力达到230万头,鲜奶日处理能力达到900吨以上。兴泽集团1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20万吨冰醋酸、27万吨优级蛋白饲料、7万吨高纯液体二氧化碳生产能力;人和米业、万禾园油脂等4个米糠油项目建成后,鹤岗市将成为全省最大的米糠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基地;康维生物科技公司推出的“华池佐味”系列保健调味品曾荣获“中华绿色科技奖”,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项目建成后,鹤岗市将率先在三江平原建成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

  优先建设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产业集群发展。一是积极打造资源精深加工高端产业。着力发展石墨精深加工产业,正在建设年产1000吨锂离子负极材料、2.5万吨碳素制品、2000吨球形石墨三个项目,并与中国非金属建材集团达成石墨高端产品开发合作协议,鹤岗将真正成为全国的北方石墨城。二是积极发展生物化工、生物发电、新兴机械等新兴产业。三精千鹤药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宝泉药业开发的天芪降糖胶囊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专利,与黑大合作的禾友农药搬迁改造项目达产达效后,鹤岗将成为全省大型农药生产基地;加快实施了国能、泰丰等5个稻壳、秸秆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后,生物质发电能力将达到3.2万千瓦,正在建设的太阳能自动跟踪、太阳能集热单元、太阳采光机等项目,明年可竣工投产;世达农机的联合收脱粒滚筒、新世纪公司的智能门窗、龙运机械的玉米剥皮机等项目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我国或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鹤岗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多点、多路、集群式快速成长的好态势。2009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户、省级17户;组织实施高新技术项目32个,获得国家级专利23项,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利税分别比“九五”增长2.9倍和3.2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

  争先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胜地——风景这边独好。鹤岗有举世闻名的大江、界江、名江——黑龙江,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际界江,万古不息,绵延千里。鹤岗段的龙江三峡风光壮美,生态优良,是黑龙江最美的区段。该段位于鹤岗市所辖萝北县境内的龙江三峡,全长45公里,是黑龙江穿越小兴安岭的江段,也是距省城哈尔滨最近的界江游景区,是我省少有的可以打造成国际级旅游品牌的宝贵旅游资源。鹤岗市“界江游”被列入黑龙江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十大板块。

  立足大农业——鹤岗地处全国最大的三江平原和松、黑两江之间,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域内有实力雄厚的11个现代化国营农场,数百亩一望无际的农田赏心悦目,充分体现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巨大成果。目前,鹤岗市整合开发建设了观光路、观光台等现代化农业观光景区设施,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宝泉岭农垦分局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飞机场建设,让游客观赏到面积达10万亩的现代化稻田农业景观,向游人展示大机械进行农业生产、飞机播散农药的壮观场景,让世人真正体验北大荒现代化大农业的震憾。

  依托大森林——鹤岗市拥有著名的小兴安岭600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70%,76%是天然林,鹤北红松原始森林是全国仅存的三大红松原始森林之一,植被繁茂,种类繁多,山特产品丰富,被称为“树木的王国、植物的天堂、动物的乐园”,是天然氧吧,具有同南海消寒同样功能价值的北江避暑胜地,是具有避暑、休闲、度假、养生等多种功能的人间仙境。目前,建设了联营红松母树林、梧桐河漂流景区,完善了桶子沟植物园及原始森林景区,开发建设了省内独有的金顶山龙掌岩石峰景区。正在建设的金龙溪景区,重点建设了百兽朝龙、兽王树、兽王石、龙头瀑布、金龙潭等景点,特别是建设了国内首家石文化广场,向游人介绍石的自然知识、石与人类文明的历史渊源。

  开发大湿地——鹤岗投资680万元,在嘟噜湿地景区建造观鸟台、栈道、人们肉眼能观赏上千只野生鸟,仅鹤鹭大型鸟就有几百只。他们还投资420万元,在烟囱山湿地景区建造观鸟台。如今,看鸟几成奢侈的享受,但在鹤岗不但有鸟可看,而且是千八百只。特别是鹤鹭的大鸟,横空出世,插翅蓝天,鹤戾万里,蔚为壮观。

  魅力文化游——鹤岗地处黑龙江中游,既是黑龙江流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俄、犹三大文明交汇地,肃慎、女真族系在这里繁衍壮大,这里古迹、遗址遍布。同时对岸的俄罗斯犹太自治州,是除以色列本土以外的唯一的犹太人聚居区,中、俄、犹三大古老民族文化交融于此,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近年来,鹤岗市把文化开发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度挖掘了域内丰厚的文化内涵,使肃慎文化、游牧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抗联文化、矿山文化、垦荒文化、俄罗斯、犹太文化增添了鹤岗旅游的魅力,能够近距离感受古老文明、近现代文明和异域文明的相汇交融。同时,围绕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完善了赵尚志烈士公园、“兴山要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战“狼窝”纪念馆、大荒情纪念馆、东北电影制片厂旧址、奥里米古城遗址等重要文化旅游景点,提升了鹤岗旅游的文化品味。

  据了解,鹤岗市为推动“界江游”迅速升温,该市举办了首届中国黑龙江鹤岗国际界江旅游节。邀请国内和日、韩、港澳等100家旅行社参加,开通首次旅游专列;组织召开北国风光特色旅游界江游和黑龙江流域文明研讨会;举办东北东部经济合作带“12+1”城市座谈会、鹤岗友好城市协作洽谈会、“鹤岗市首届地方名优产品评选及展示展销会”等经贸活动;打造全国第一部全面反映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大型史诗歌舞常态演出《龙在北方》,邀请央视“激情广场”演出,举办殷秀梅家乡专场演唱会。通过此次节会,提升鹤岗旅游知名度,着力打造国际级品牌,让鹤岗名扬天下。


 

  和谐篇——品“鹤岗精神” 读煤城民情

  市委书记朱清文曾深情地说:“咱们省委吉书记来鹤岗视察,不顾疲劳,连续看了不少地方,还作了很重要的指示,他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内在要求和具体。’我们要按吉书记的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人民服务,常怀利民之心,常谋利民之策,常做利民之事,真正把民生的事情办实办好。”

  煤碳开采所形成的沉陷区是煤碳资源型城市共有的现象,也是目前鹤岗市需要解决的最大民生问题,鹤岗市积极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支持,进行沉陷区改造二期工程,获得国家省投资8亿多元资金,这么多的资金支持,不仅在鹤岗历史上史无前例,在全省也遥遥领先。此后,鹤岗市又克服其它诸多困难、多方筹资按规划全面完成100万平方米1.6万户的建设安置任务;争得国家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总规模65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67亿元,仅公共设施就争得国家、省投资12亿元,完成后将有近6万户20万人住房得到改善。廉租房建设仅去年一年就争得国家投资1亿多元,全省第二。两个大项目争得国家无偿支持2.2亿元,东北最大。

  针对本市贫困群众多、特困群众比例大的实际,市委市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认真总结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救助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实施了“解困救助工程”。四次大幅度提高城市低保标准,使低保标准由130元提高到245元,超过省平均水平,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850元提高到1560元,城乡低保均实现应保尽保。将1.2万名集体企业离退休职工纳入医疗保险,17.3万名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支出2194万元,建立了大病救助机制,投入2165万多元,救助了17826名特困群众,推动了贫困职工和人民群众就医难问题的解决。大规模开展助学活动,全部免除两县农村中小学杂费,免除市郊农村3984名贫困学生杂费,累计筹集资金2500余万元,使21000余名学生得到救助。鹤岗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职工取暖费补贴,由“暗补”转为“明补”的政策,补贴的对象也由原来的9600人,扩至现在的17000人,比重增大。这样,他们每年发放补贴金2700万元。鹤岗市还积极落实“并轨”的政策,他们在全省第一个完成了并轨的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把教师工资纳入阳光工资范畴,如把龙煤鹤岗分公司的教师工资纳入全市体系的政策,在全省开了个好头。

  从群众急切解决的难点问题着眼,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累计投资4.1亿元,对城区“一河四沟”等防洪工程进行了大规模改造,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使2万多户居民摆脱了雨季受淹的困扰。针对特殊弱势群体的需求,建设、改造了市儿童福利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特教中心和社会福利家园等公益福利设施,城市老年活动中心达到4个1200平方米,城乡敬老院达到8个5万平方米,4000多名老人实现集中供养,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达到3754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76所,人口覆盖率达到85%,标准化率达到90%,新建改造城乡医院25座,建设了7所惠民医院和1座平价药店,建设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专业防治机构和医疗急救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投入220万元实施了“婴幼儿健康促进计划”和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投入206万元开展了“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为符合条件的残疾军人、军烈属和在乡复员军人减免了医疗费。努力推动了“病有所医”。开工建设了152处农村饮水工程,使6.84万人吃上了放心水。五年来,共为群众解决难点热点问题800多件。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鹤岗市政府鼓励全民创业,对自主创业的人民群众免收登记注册费、市场管理费、城管费、卫生许可证工本费等38项各类收费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免收有关税费,使8000多名群众通过自主创业走上了致富之路。累计为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发放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政策18796万元,发放灵活就业补贴13816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28万元;投入3885万元,对85960名城乡群众免费开展了就业创业培训。创立了鹤岗市创业项目专项资金,市财政累计投入800万元,为那些有能力但受资金困扰的群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垫底资金。募集社会资金1460万元,用于扶贫解困救助项目和全民创业项目的开发。通过项目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和各项补贴标准、兑现阳光工资、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创业就业等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489元,增加到2009年的10847元,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68元增加到5100元,增长47%。

  在改善城乡环境上,累计投资20多亿元,新改扩建了45条城市主次干道,整修街巷道路400余条,建设了1200公里农村公路;实施了110千伏及以上电网改造项目10个,对区域电网进行了改造;投资1亿元,建成了供热三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投资940万元改造了城区供水管网,城市日供水能达到10.3万吨,新增供水用户4500户;实施了投资4.1亿元的居民燃气利用工程,燃气用户达到4.8万户;对小鹤立河、元宝山等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供水和防洪能力;投资9700万元的城市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投资2.04亿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工程量的60%,投资1500万元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开工建设,投资5500万元的水源地治理工程已经竣工。投资3亿元的鹤矿集团水泥厂搬迁改造项目去年开工建设,鹤矿集团矿井水净化日处理能力达到10.6万吨;改造新建了五指山、鹿林山等7个城市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实施了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75平方米,城区绿化率达到35.93%。在人文设施建设上,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了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黑龙江流域博物馆”、千米演播大厅、综合训练馆,改造了人民剧场和体育场,安装群众性体育健身路径器材201套,建成了20个社区图书室、40个农家书屋和20个农村科普大院,实现了社区、农村文化站全覆盖。

  国家2010年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注重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统筹协调,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鹤岗市政府对自己作出新的定位:要把鹤岗建设成为全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一流城市和全省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森林城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生活得更有体面,更有尊严。

  鹤翔东北边陲,笑傲长空风雷。鹤岗虽偏居一隅,但改革发展的态势,却雄居于我省前列。他们思路新,做法新,机制新,效果新,局面新。特别是他们的"四地四先’是鹤岗市科学发展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最佳成果。

  鹤岗不一般,出手就领先。正是“率先,抢先,优先,争先”的先人姿态,超人气魄,过人意志,逼人机制,才无可争辩地占据了一个个基地和高地。正是鹤岗的山川胜迹,才吸引中外大批游客蜂拥于祖国的东北边陲……

  居边不缘边,鹤翔又争先。鹤岗大发展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至少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民的潜力估不透,人民的创造力估不透,党政首脑机关的执行力估不透。只有胆子大,步子大,心胸大,指数大,志气大,成效才大。当着人们真的这样做了,连他们自己都会为煌煌的业绩而惊叹不已。从来都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只有奋力攀爬到险峰绝境之人,方能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

  鹤翔万里,振翅苍穹,鹤鸣九天,雄视江龙。极富魅力的‘鹤岗现象’,越来越朝向更高更快更好的目标演变,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