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一走进道外区小城镇开发建设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团结镇总体规划图。据开发建设办负责人介绍,团结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项目现已完成起步区拆迁净地,施工企业将于近期进驻。首批建设的居住区将首先建设安置回迁房,千余户农民将于明年底前搬进新家。同时,为实现占补平衡,年内将复垦土地40万平方米。
大手笔 细谋划
据了解,道外区团结镇小城镇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小城镇试点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2010年4月,团结镇小城镇项目正式启动,同年7月被列入哈尔滨市小城镇建设“二十镇试点项目引领工程”和“六镇示范样板工程”。团结镇小城镇规划总面积为76.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为17.26平方公里,其中商住园区占地5.14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占地6.18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占地5.94平方公里。按照建设时序,自2010年开始,启动商住园区起步区,规划范围占地89.62公顷;物流园区起步区,规划范围占地235.73公顷;工业园区起步区,规划范围占地面积315.86公顷。
现场的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0年共开工8个项目,其中商住园区起步区A区建设为住宅小区类项目;基础设施类项目有3项,分别为黄家崴子路同三高速至团结五路路段的打通及升级改造、商住园区自来水管线引进和天然气工程引进;公共服务设施类2项:知青主题公园和商住园区集中供热热源厂;产业园区分别为中顺汽车园区和南极物流园区。
重民生 精设计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说,A区北起团结五路,南至天恒大街,西起镇政府西侧,东至东巨路围合区域内(不含天河小区和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经过艰苦努力,拆迁工作现已基本结束,实现净地目标,年内完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起步区内将修建7条街路。一期建成后将设有银行、学校、医院、商场、图书馆、幼儿园等。目前,商住园区自来水和天然气管线引进工程已和市供排水集团和中庆燃气公司达成协议,回迁居民将喝上甘甜的磨盘山水、用上清洁卫生的天然气,过上市民生活。据了解,为了把小城镇项目真正建成“惠民工程”,道外区从规划方案的设计,到安置政策的制定,都尽最大可能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尽最大可能让政策向广大群众倾斜。特别是“拆一还一”、“拆二还一”、就近上靠户型的设置为60、80、100平方米,回迁后第一年免收取暖费、物业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拆迁补偿上,该补给群众的,一分不能少,该算给群众的,一样不能缺,每一样都有详细的补偿标准。
以北大荒知青为主题的知青公园已经竣工,并向游人开放。该公园规划建设面积25万平方米,种植了云杉、水曲柳等54个品种乔灌木。公园分为文化艺术区、自然山林区、生态恢复区、攀岩区、阳光浴场区等5个部分,还充分利用山体自然走势和原有林木植被,建设菩提园、陶艺吧、砖窑、戏泥场、疏林草地、阳光浴场、森林浴场和大树广场等景点。
同发展 可持续
作为哈尔滨市重要的产业承接区域,道外区政府将重点打造现代物流园区、低碳工业园区、宜居商住园区三大园区。热源厂年内完成规划建设区域的调查摸底及启动征地拆迁工作,同时争取完成部分基础工作。中顺汽车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工程已经完成地面基础工程;南极物流园区正在进行征地拆迁,已经完成投资6.8亿元。为了给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道外区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知名院校对各项规划精细编制,缜密论证。修详和方案坚持公开招标,高质量、严要求。
针对敏感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区问题,邀请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中心合理谋划,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公共设施先行”的建设原则,结合长江路打通工程和天恒大街改造等契机,给水、排水、天然气等基础配套设施同时跟进,环境综合整治同步实施。
打造畅通无阻的交通,大力发展支撑产业,以破解小城镇建设的根本出路问题。道外区依托天恒山、阿什湖风景区等旅游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依托地铁一号线延长线、新打通的长江路、同三高速、哈同公路等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通过引进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等低碳工业企业,积极引导发展绿色环保产业;通过打造特色商住园区,不断完善并提高居住区的载体功能。
一位项目负责人信心满满:“道外区将通过推进团结镇国家级小城镇试点建设,抓住这一难得历史发展机遇,进而带动‘哈东新区’的全面开发,积极促进商贸物流、旅游、农副产品加工及房地产业等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哈东新区’成为与哈西、群力遥相呼应的新城区,将‘哈东新区’打造成为哈尔滨东部门户和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与哈尔滨市的重要产业承接点,促进道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