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求明教授与于文峰(左)。
黑龙江新闻网讯 扛着煤气罐爬五楼、教高三毕业班……“换心”之后,于文峰并没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任何变化,17年快过去了,他还像正常人一样。“以前杨玉民是我的参照,现在我成为了别人的参照,我会好好生活、认真接受治疗,希望能打破心脏移植存活最长纪录。”24日上午,我国内地存活时间最长的“换心人”于文峰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晕倒在讲台上“换上”一颗奉献心
今年49岁的于文峰是尚志市帽儿山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今年他负责教高三毕业班,工作非常忙,但是在听说“大哥”杨玉民去世的消息后,还是挤时间赶到哈尔滨送“大哥”最后一程。“杨大哥曾是我的参照,也是他给了我勇气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现在他走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1993年,32岁的于文峰晕倒在了讲台上,被医院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只有进行心脏移植才能继续生存。1994年2月8日,哈医大二院的夏求明教授成功为他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
“换心”后,于文峰的心态变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宝贵,金钱和名利根本微不足道,社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只有去奉献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术后不久,于文峰就返回课堂,17年来已经送走了五届学生。
对生活充满信心欲挑战“换心”存活纪录
20日,得知杨玉民去世,正在上课的于文峰很吃惊,“我在今年4月26日还看见过他,那时还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了呢?”震惊之余,于文峰也感到了压力,“因为他,我才有了心脏移植的勇气,他走了,我就成了别人的参照,但是我有信心可以活得时间更长,也给别人树立心脏移植后的榜样。”
于文峰告诉记者,因为心脏移植的排异反应,他要经常服用抗排异反应的药物。“提高心脏移植生存时间,世界上都没有什么经验,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知道药物都有毒副作用,所以把每天服用一次的药物改成了三天服用一次。这几年来,我感觉自己身体很好,没有什么不舒服的,近17年来只出现过两次排异反应。我知道亚洲心脏移植后生存时间最长的是20年,而世界上生存时间最长的是31年,我有信心去挑战这两个纪录。”
“换心人”存活时间已成世界医学难题
24日上午,哈医大二院对于文峰、杨孟勇、孙立滨、赵成金4名“换心人”进行了全方位体检,体检结果显示4人身体状况良好,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
10年前,58岁的杨孟勇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成为我国年龄最大的“换心人”。3年前,28岁的孙立滨在哈医大二院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是该院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最年轻的患者,也是我国《器官移植法》实施以来首位心脏移植手术的受益人。
“换心容易存活难”,这是夏求明教授经常说的话,他告诉记者,现有的医疗条件可以顺利完成心脏移植手术,但是术后的存活时间始终是世界医学难题。“我们希望于文峰等人都能存活的时间更长,医院也会尽量帮助他们解决排异反应,但是不能保证他们的存活时间,只能定期对他们进行体检,遇到问题逐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