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东安区选派百名党建指导员
助推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
牡丹江市东安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强基固本工程,选派100名党建指导员进入非公有制企业面对面指导,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创先争优、加快发展。
1、摸清底数,灵活选派。区委立足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发展实际,以推进“三百”(选派100名党建指导员、发展100名新党员、新建100个党组织)工程为抓手,有针对性地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在逐户调查、摸清企业党建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全区企业情况数据库,通过东安企业信息网,对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动态网格化管理。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从区直经济部门、区直机关离退休党员、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复员军人及兴隆镇、四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党员中,通过内选、外聘、下派等方式,选派100名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熟悉非公有制企业运营、具备基层党务工作经验的优秀党员干部作为党建指导员,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活动。
2、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为增强党建指导员开展工作的能力,区委将党建指导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全区党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划拨专项经费,开展培训交流。针对商贸、工业、建筑等不同企业类别,科学设置培训课程。围绕党建工作形势、如何开展工作及指导创先争优等内容,以“你是谁?为了谁?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党建指导员”为主题,举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专题培训班。通过结对授课、案例教学、现场互动,对党建指导员进行全方位培训,提升了党建指导员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素质。
3、明确职责,强化考评。为确保选派工作取得实效,区委着力在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上下功夫。研究制定了《东安区非公有制企业委派党建指导员实施方案》,明确整顿涣散层面、抓好组建层面、巩固新建层面、提升规范层面“四个层面”工作目标。落实党建指导员的模范带动、建立制度、组建支部、宣传典型等“十项职责”。实行选派“1+1”模式,即:由一名党建指导员全程跟踪指导一户非公有制企业,任期为一年,期满后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设置《党建联系卡》,实行“双向登记”,由党建指导员和非公有制企业分别就入企指导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写实登记。同时,区委组织部对党建指导员实行半年一评比、年度一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建指导员工作动力。7月以来,全区共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2家,发展7名非公有制企业主入党,将21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企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