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11月30日电 “十一五”期间,伊春市把“大招商、招大商,精招商、招精商”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战略紧抓不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和水平。如今,在我市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招商、千家万户亲商、千方百计安商的发展局面,开放的林都伊春项目林立,客商云集。招商引资成为我市大发展、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14个,实现到位资金27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41%,与“十五”相比,项目数和资金到位数分别增长了23%和458%。特别是龙源电力、中铁集团、华仪电力、通德集团、华润集团、华能集团等一大批有实力、信誉好的战略投资者进入我市,为我市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实现1.05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21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可累计实现9.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9倍。
作为一个经济总量不大、资源型枯竭的城市,我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外力。五年来,全市上下对招商引资重要性的认识日见清晰,招商引资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完善。五年来,我们从对招商引资这个词汇的陌生,到全市形成全民想招商、处处抓招商、句句谈招商的浓厚氛围,从不懂得如何招商,到对各种招商活动的驾轻就熟,使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突飞猛进,走上了一条符合伊春实际的科学的招商引资之路。
我市坚持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坚决不上,紧紧围绕五大优势产业进行招商。在清洁能源开发、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纺织化工、森林生态旅游、特色种养及加工、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贸易等方面都引进了投资额超亿元大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绿色能源开发方面,自2005年我市引进了第一个绿色能源项目——带岭区大箐山风电场,五年间陆续引进了带岭区石顶峰风电场、朗乡局耳朵眼山风电场、桃山局小城山风电场、金山屯区老、少白山风电场项目。在建的还有金山屯区摩天岭风电场、新青区老白山风电场、长青山风电场、带岭区东山风电场项目,预计到2012年全市完成风电项目装机容量可达100万千瓦。在水电开发方面,引进了国电电力东北开发公司对汤旺河流域进行水电开发,在建的有南岔区庆丰水电站和上甘岭区的红山水电站项目。绿色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
在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化工纺织方面,一批本市龙头企业如西林钢铁集团、浩良河水泥厂、浩良河化肥厂(现为北大荒集团浩良河化肥分公司)、铁力轴承厂(现为哈轴铁力分公司)等也都通过引进外来资金成功实现了企业的改组改制。五年间还先后引进了伊春中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林区的金林矿业、乌伊岭区的富强金矿、上甘岭区的玻璃钢夹砂管道厂、友好区的北岩矿业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落户本地,这些外来投资企业不断壮大,逐渐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在特色种养及加工方面,一方面本地企业如铁力红叶制药厂(现为葵花药业集团(伊春)分公司)、铁力蓝天制药(上海皇象蓝天制药)、华润雪花啤酒(伊春)有限公司(原伊春啤酒厂)、鹿恩堂生物工程公司、南岔格润药业等引进资金进行企业重组或者引进设备,壮大了企业规模,激发了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外来投资企业惠佳贝乳业、嘉禾农业、伊春银色森林食品等企业,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在森林生态旅游业方面,森林生态旅游业也通过外来资金的注入迅速发展。美溪的回龙湾森林公园、金山屯区的大丰河旅游区和金山天然鹿场、伊春区的东升岛旅游度假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伊春观光度假。随着生态旅游业的逐年发展,市委、市政府重点在五星级酒店、滑雪狩猎、高档次的娱乐中心、会展中心及生态主题公园等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配套项目的开发和对外推介招商上进行大力推进,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仅今年一年内,我市就引进了6家五星级酒店,这些项目的运营必将推动我市旅游经济再上新台阶。
在引进优势特色产业项目的同时,我市在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商贸流方面引进外来投资也取得可喜成果。五年间,全市21个县(市)、区、局共引进了20个超5000万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代表性的亿科置地、天地宜家、宝宇集团、名人龙湾假日等房地产开发项目落户伊春,极大地改善了百姓居住环境。投资额过亿元的大商集团伊春百货大楼和吉林省德惠市瑞祥公交有限公司(投资铁力市的大公交项目)先后落户伊春,深圳百斯特环保有限公司投资的伊春市中心城污水处理工程也于2010年投入运营,此外还有百姓超市、庆客隆、肯德基、铁力局的东北亚物流有限公司等,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为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便利。
“十一五”期间,我市建立和完善了一套良好的服务工作机制。对于全市引进的重大项目,建立市领导负责推进落实机制。把项目落实到各窗口单位,及时解决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顺利落地尽快建设投产。由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市商务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府督办检查室组成市政府全市重点项目督办检查组,对全市重点项目的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检查,重点就行政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市商务局重点对已签约项目的协议转化率、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跟踪问效,敲钟问响,促进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
全市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进一步规范和减少外来投资者项目落地审批和经办手续,今年4月末,我市对从外来投资企业设立到最后投产所涉及的审批、审核、核准、备案、登记、收费等一系列程序和内容进行统计调查,并予以汇编,使外来客商看了一目了然,大大方便了客商的办证办事。全市有项目审批、审核、核准、备案、登记等事项的单位也对本部门的项目落地经办程序重新进行了研究,能简化的简化,能提速的提速,能下放的下放,尽量缩短项目落地办理各类手续所需要的时间。
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参照其它省市投资优惠政策,与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在执行国家政策文件的同时,制定我市的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于有一定规模、财税贡献大、符合伊春发展实际的产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与特殊优惠政策。特别是对那些产品结构能够升级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和政府的资源配置等措施,认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帮扶企业发展壮大。
特别是今年,我市出台了《伊春市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意见》,确定了自2010年开始,招商引资总额3年累计实现500亿元的目标。市委通过组织到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推进全市思想解放,增强知耻后勇、赶超跨越的动力;全市上下超常规抓招商抓项目,把未来三年确定为全市“招商引资上项目年”,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员招商,单独设立了招商办,由市级领导牵头包大项目。这一决定,又为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对我市“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作作出了特别强调,会上明确指出,借助外力发展,依靠投资拉动,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突出特征。特别是当前各地都在千方百计争取政策、引进重资、上大项目,面对这种趋于白热化的竞争态势,我们更要拿出大气魄,敢花大血本,全力以赴对上争取、招商引资、上大项目。一是要做好项目的谋划和争取工作。二是大搞招商引资。三是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十二五”期间,全市上市公司要至少达到5家以上。
“十一五”时期,招商引资就像一个巨大的“引擎”,推动着我市的经济航母快速前行。借助五年来招商引资的累累硕果,凭借日趋成熟、日趋专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十二五”时期,我市的经济发展必将迎来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