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6日讯 昨日,哈尔滨市气温仍然持续低温,白天最高气温-20℃,晚上最低气温-27℃。严寒下,华能热网支干线突然泄漏导致道里的华能供热区6万余户用户停热。有关单位和市民纷纷想方设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寒冷。
部分学校提前放学学生回家避寒
昨天一大早,76中学的学生刚刚到校,不少家长就接到通知,由于教室温度逐渐下降,学校采取应急措施,停课半天。
9时35分许,记者来到尚志小学,正逢课间时间,学生们都在走廊和大厅内嬉戏玩耍。记者看到,孩子们身上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学生们告诉记者,“老师不让我们脱羽绒服,全班同学都穿着外套上课”。据学校工作人员介绍,早上来到学校就发现暖气不热,平时教室内的温度有20多摄氏度,学生们穿着毛衣上课就行,现在停热了教室里也就十多摄氏度,老师和学生们都得穿着外套上课。记者看到,学校一楼大厅的显示屏上,显示大厅的温度只有10℃。
据道里区教育局办公室孙主任介绍,大停气给该区多所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校的供暖带来影响。对此,昨早,区教育局作出部署,各学校根据各自情况,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采取应对措施。老楼学校可停课半天,学生课间应减少户外活动,各校随时监控教室温度,防止低温、冻伤发生。
据道里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今天中午过后还不能恢复正常供热,道里区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将考虑下午停课。
哪儿热去哪儿,停热居民“投亲靠友”
“与其在家里冻得瑟瑟发抖,不如找来亲人、朋友或者同事在家里聚聚,或者出去玩一宿,平时因为工作忙大家都很少聚会,今天停气正好是个好机会。”家住河政街的年轻夫妇刘莹、刘世群乐观地说。
相比年轻上班族,老年人在停气之后的行动相对“保守”,很多老人都会在白天时去超市或者商场避寒,晚上则投奔未停气的亲属或子女家。
家住红霞街79号的郑大妈就是“走穴”族的典型,她告诉记者,14日晚停气后,她就把电褥子点上了,可昨日一早起来发现温度只有13℃。她看到可能要停气24小时的通知后,立即给家住南岗的女儿打去电话,告诉女儿晚上去她家住。记者在道里区多家商场、超市内均看到“避寒”老人的身影,他们或单独或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多数人都选择晚上去儿女或者亲属家借宿。
保证病房温度医院自己烧锅炉供热
在突如其来的供热管线爆裂中,一些医院的病房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内的温度也受到了影响。
记者在儿童医院看到,新盖的门诊大楼由于保暖性比较好,虽没有暖气,但并不十分寒冷,家长们也反映医院大楼里还是比较温暖的,并没有给孩子们带来不适。不过跟门诊大楼比起来,老楼住院处温度就低得多,病房室温大约在十六七摄氏度。一些家在哈市的住院患儿,点滴完后纷纷被家长带回家取暖。据该院后勤水暖工人介绍,为了保证病房温度,医院从早上六七点钟就开始自己烧锅炉供热。
在工程社区卫生服务站,记者看到平时人满为患的点滴区只有3名患者,都穿着厚厚的外套。据介绍,不少患者嫌服务站室温低,都把药品拿回家静点。为了提高服务站的室内温度,医务人员给各室内点上电炉子取暖。
不少居民家暖气接口漏水
“师傅,我家暖气从凌晨4点多就开始往外漏水,你快到我家去看看吧”,昨日早上8时30分许,在道里区红霞街和通江街交口处的暖气管道维修现场,一位60多岁的大娘匆匆忙忙跑过来请求维修工人帮助。王大娘告诉记者,她家住在红专街132号顶层楼,凌晨4点多,她起来上厕所,脚下发出踩水声,打开灯一看,地上全都是水,一家四口连忙起床查看漏水点,结果发现各个屋子的暖气片接口处都在往外漏水,暖气冰冰凉。全家人急忙找来脸盆接水,从4点多到早上8点多接了十六七盆水。8点多,王大娘听说供热公司的工人们正在附近抢修管道,便急忙跑下楼求助。工作人员立即跟随王大娘来到家中,将王大娘家的漏水暖气维修好。
记者从华能供热公司了解到,停热后,公司接到很多居民家暖气管漏水的报修电话。据了解,由于暖气片里的水一直是热水,而突然停热后暖气片里的水变凉,热胀冷缩导致暖气片的接口处松动,产生漏水的现象。
服装店无人试装婚纱店咬牙试婚纱
停气后,虽然道里地区沿街商家都竭尽所能地保持店内温度,但记者走访通江街、中央大街、尚志大街、兆麟街等多条街路沿街商家后发现,店铺室温普遍不高。
在通江街上某貂皮维护行内记者看到,为了保持室温,该店老板将所有能产生热量的电暖器、电视、电脑等电器和所有灯都打开了。老板说,在平时,为了省电,这些电器能不开就不开,可今天实在冷得没办法,即使这样屋里也只有10℃。
有的商家还派了服务员负责开关门,做到随手关门,生怕好不容易制造的“热乎气”随着开关门而外泄。即便如此,大多沿街商铺内的温度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在中央大街上的一些服装店内,记者了解到,由于温度低,顾客骤减,“一上午只接待了二十多位顾客,而且没有一位顾客愿意试衣服”。
在中央大街某影楼,记者看到接待员们都“全副武装”,套上了厚厚的外套。接待员说,幸好没有安排拍照,但楼上仍有几位选婚纱的顾客在低温中试婚纱。
热水袋、电热宝热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停热的居民家纷纷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取暖设备来提高室温。家住西九道街的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平时家里烧得挺好,温度能达到二十二三摄氏度,停气以后,只好把多年未用的电暖器翻出来,“这是五年前小孙女刚出生时,为了给她洗澡时取暖买的,平时都不用,现在派上用场了”。
记者走访透笼、曼哈顿等商场了解到,由于大量住户家停热,热水袋、电热宝等这些取暖小件卖得特别好。一位正在购买热水袋的顾客告诉记者,她家住在友谊路上,平时供暖时屋子能达到18摄氏度左右,停热以后,温度一下降到十三四摄氏度。“在家待着手脚冻得冰凉,买个电热宝回去取暖”。
记者了解到,由于是暂时性停热,市民对有关部门尽快抢修、通气比较放心,所以电暖器、电炉子等较大的取暖设备并没有出现抢购情况,而热水袋、电热宝这样物美价廉的取暖小件受到居民青睐。一摊主告诉记者,电热宝一上午卖出二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