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冷天做不大冷经济 哈尔滨地产冬装不占优势消费仅占10%
2010-12-22 09:41:4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在我省一家省直机关工作的张萧丽想给孩子买件羽绒服,她到哈尔滨秋林公司、百盛商场等销售羽绒服比较集中的地方选购,结果发现,上千种羽绒服基本都来自江苏、福建、湖北、北京、广东等地。“走了这么多大型商场,只看到一家本地厂家生产的羽绒服商品。哈尔滨冬季这么长,冬天这么冷,棉服、羽绒服需求量这么大,为什么本地企业不能抓住这个商机呢?”张萧丽遗憾地说。

  六七十亿的服装消费地产仅占10%

  前不久,在哈尔滨红博购物广场举办的“冬装节”上,南方厂家生产的御寒产品再次成为主角儿,在这里做销售人员已有好几年的李小姐说,商场已经举办好几届冬装节了,我们也希望能看见本地产品,可今年看来还都是外埠产品,有不少还是长江以南省份生产的羽绒服。还有销售人员说,本地产品也有,但相比之下样式老、做工也不好,无法与南方产品相抗衡。

  在秋林公司销售羽绒服的小张说,卖了好几年的冬装,都是在替南方厂家吆喝,哈尔滨每年羽绒服的需求量特别大,进入12月以来,有不少南方品牌的羽绒服一天能卖出去七八件,周末时能卖十多件。

  在哈尔滨百盛商场,“鸭宝宝”是为数不多的哈尔滨市地产羽绒服中最显眼的一个,与众多南方厂家的产品抢占着市场。销售人员说,由于是本地产品,减少了运输等中间环节,在同等质量产品中价格相对便宜,市场销量还是不错的。“只是像这样的地产产品太少了。”这位销售人员说。

  有资料显示,哈尔滨人均纤维拥有量位居全国第一,年用于服装消费方面的资金达六七十亿元之多,而本地一些大众化低档次的服装仅能分得十个亿左右的市场份额,不足10%。

  几年前,我省曾有政协委员提案,呼吁政府积极支持服装产业发展,实施“名城、名厂和名牌”的服装产业战略,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内销几十个亿资金的服装市场,如果本地企业能够占领了一半份额,那也是相当可观的。”

  哈市多数服装企业只能做工作服

  在哈尔滨有个每天人头攒动的服装制作销售中心——哈西服装城,这个经营了十余年的卖场,初衷是要在哈尔滨办一个服装原料生产加工的基地,建立自己的品牌,但如今,这里还都是小作坊式的服装加工,地产的服装制造业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记者发现这里有很多服装店,店主们为顾客做衣服,不是去商店仿制,就是照时装书扒样子,几乎没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团队,也很少见到有独立品牌的专卖店。黑龙江于洪岩服饰有限公司是这里干的时间长、有些名气的服装企业,管理人员王宝玉告诉记者,服装公司有四五位设计人员,每年都根据市场变化设计出上百种服装样式,供消费者选择。公司有自己的服装加工车间以及在服装城内设有专柜。但是品牌衣服还没有进到大的商场中,占领大的市场份额。

  省纺织协会张秘书长说,我省的纺织行业尤其是服装领域不仅仅是用“落后”这个词所能概括的。现在,沿海地区的服装行业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阶段,消费者的购买目标也逐步向品牌方向集中。哈尔滨还没有一条现代化的服装生产流水线,很多高端的设计人员流失严重。产业工人技术水平偏低,所有的服装企业几乎都处于小作坊生产的水平,极少有致力于培养自己品牌的企业,发展的脚步相对于沿海地区很是落后。目前,本地的一些服装厂多局限于设计要求不高,材质一般的工装服装加工。

  张秘书长说,我省的亚麻产业发展态势不错,现在只能维护亚麻服装产业的发展。省纺织协会等部门正在筹备“亚麻纺织品的高端论坛”,争取在亚麻服装上有大的突破,以期更好地发展亚麻产品的优势。

  地产鹅绒销往南方变服装增值

  专家认为,要想发展起服装加工业,首先需要考虑在设计观念、生产技术和生产配套规模上有没有自己的特色优势。要在一个“特”字上下功夫。

  我省鹅绒、鸭绒等产量较丰富,养殖獭兔、貂等都颇有经验,可由于我省在羽绒深加工能力很弱,不能就地增值,原料资源的优势被南方企业和客商所垄断。

  赵生河是通河县养鹅大户,今年养了上千只大鹅,由于本地没有加工鹅毛的企业,只能按肉鹅销售。赵生河说,这两年鹅绒价格一直走高,今年流动商贩一斤鹅绒的收购价就在30元左右,一只鹅至少能产3两鹅绒,这千只鹅鹅绒收益不小。“要是本地有加工的,这鹅绒就能卖一个好价钱。”因无人收购鹅绒,赵生河只好整只销售大鹅,而无法挣到鹅绒的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每年到秋天的时候,江西、广东、湖南等地客商和一些企业就到依安、黑河等地收购鹅绒、鸭绒,回到本省进行加工,成品拿到哈市销售,赚取高额的利润。

  于红岩服饰有限公司王宝玉说,他们就是从南方一家企业购进价格不菲的鹅绒。“要是本地有这样的企业,我们能减少很多环节,也能降低制衣的成本。”

  省纺织协会的张秘书长说,我省市场容量很大,除了品牌消费之外,本地服装加工业可考虑中低收入的大众消费市场。

  有专家指出,当产品在现实市场没有一席之地或占有率很少的情况下,只要发挥自身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胆扬长避短,促进产品转化,就能使潜在的能力变为现实。我省的服装产业应该立足于冬季服装的制作,利用我省的养殖优势,就地取材,减少成本,来加工羽绒服、裘皮等服装产品,分争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