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新形象 哈尔滨越来越“透亮”
2010-12-24 10:57:43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季佳莹 姜雪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庭院整治极大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哈尔滨市城市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湿地旅游成为市民生活一部分。

  东北网12月24日讯 经过一年建设,哈尔滨城市面貌有所改观,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重塑,为实现城市面貌“三年能见亮、五年大变样”预定目标奠定良好开端。

  对每个冰城市民来说,城市巨变带来的感受从未像现在这样真切和强烈:立交桥飞架,隘路变通途,庭院换新貌。2010年10月13日,松浦大桥、文昌高架桥、铁路街、香滨桥等城建重点工程同期竣工通车。这一年,城市路桥建设改造计划开工项目达889项,是哈尔滨市道路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这座北方城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建设景象和发展速度。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新哈尔滨已勾勒清晰,跃然眼前。

  城市新形象

  【改善市容环境】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在改善交通环境和市容卫生环境上,集中力量实施了以路桥建设和拆扒违章建筑、裸土地面集中整治和清理牌匾广告、扮靓城市为重点的环境整治“三大战役”,城市交通条件、环境卫生和市容面貌明显改观。

  路桥建设实现规模速度历史性跨越

  全年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9亿元,新建改造友谊西路、长江路、铁路街等道路202条。建设松浦跨江大桥、文昌高架桥、征仪路跨线桥、香滨路立交桥等大型桥梁和街路配套桥涵57座,松浦大桥提前半年竣工通车,建设友谊西路、长江路、铁路街、松花路等大跨度主干道路20条,建设工程街、华山路、水源路、烟台路等区域性道路182条,拆迁面积323万平方米,迁移各类管线1327公里,建设改造道路长度197公里,城市道路完好率达到90%。新建桥梁长度33公里,三环路西江桥及公路大桥拓宽工程全面启动,地铁工程进展顺利。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强度、建设规模、推进速度,实现着历史性跨越。

  拆扒违建 除掉“疮疤”为城市整容

  加强环境容貌整治,拆除各类违章建筑55万平方米,清理整顿户外广告牌匾1.1万块,各类占道设施6373处,硬化、绿化铺装513万平方米。

  庭院整治 一个半月改善“因土致脏”

  从6月30日至8月15日,市直机关92个包保单位共承担了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四个主要城区72个街道办事处的1165个居民庭院,284条道路的包保任务。经过一个半月的努力,全市累计完成硬化、绿化铺装512.86万平方米;清理绿地超高土131.35万平方米、树池10.66万个;累计拆除违章建筑8.03万平方米;清理废品收购站点1029个;维修门前踏步等相关设施3364处;检查在建工地430处,整治2140个居民庭院,组织实施47条土路巷道改造工程,铺装面积15.05万平方米,同步完成市管道路人行道铺装4万平方米。这次集中整治在全省裸土地面整治工作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在解决因土致脏问题、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根治城市环境顽疾、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大战役 组合拳综合治理“脏乱”

  全市今年先后开展了以路改、棚改等重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环境整治“第一战役”,以裸土地面硬化绿化集中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战役”,以“治脏、治乱,扮靓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战役”。这“三大战役”是一套“组合拳”,既是加快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基础工程,更是利民惠民的德政工程。新植树木102万株、新增绿地800公顷;中山路、机场路、防汛路等进行了综合维修改造,市容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改善交通环境】

  确保“大建设”时期交通顺畅

  今年3月,我市全面启动历史上封闭道路最多、面积最大、时间最长,对交通影响最为严重的市政工程项目。地铁施工、路桥建设、道路升级改造、各项市政工程封闭施工道路达522条,致使全市近四分之一的道路无法正常使用。交警部门承担最为艰巨的交通疏导任务,谋划最为复杂的交通组织方案,综合整治交通秩序,科学疏导交通流量,在全市大开发、大建设时期保障了交通基本顺畅。

  【改善生态环境】

  综合治理“三沟一河”

  8月24日,市“三沟一河”综合治理指挥部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三沟一河’治理工作是一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出发点是维护民利、排解民忧、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必须调动全市上下各方面力量,强化组织保障,迅速形成工作合力。”9月开始,全面启动“三沟”污水截流工程,现沿河垃圾清运全面完成,河道整治、截污管网铺设按计划推进。年底前将完成“三沟”管线单岸敷设,实现污水封闭收集,消除污水明沟排放造成的污染;年底前,“三沟一河”沿线的涉水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将达到100%,直排河沟的污水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松花江哈尔滨段治污规划稳步实施,完成污染减排和环境治理项目31个,松花江出境水质主要污染指标同比降低9.8%,市区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到环保模范城标准。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53%,水、气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别削减0.6万吨和0.5万吨。


  价值新提升

  城市增值美誉度提高

  从城市经营理念出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能建设、高标准管理,通过环境综合治理,不仅使市容环境获得了明显改善,也使城市的价值得到新提升,初步扭转了人们对哈尔滨面貌落后的认识。

  在空间上拉伸城市骨架

  在城市规划上,着力拓展城区面积,在空间上拉伸城市骨架、拓展城市功能、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江北规划建设578平方公里的北国水城,哈南以平房区为基础,整合周边工业园区,规划462平方公里的哈南新城。同时,将科技新城、工业新城摆放在两个新区,将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推进、共同实施,从而全面提升新区的土地价值。

  让湿地自然资源“变现”

  哈尔滨新的发展战略,把120多公里的松花江段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纲,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兴城、以水丽城。据此,开发松花江、建设滨水城市,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核心品牌,增加哈尔滨的知名度、吸引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生态型城市建设。重新审视和发掘阿什河、呼兰河、运粮河等城市内河,白鱼泡、金河湾、阳明滩等城中湿地的巨大价值,这些天然的基础资源都展现出新的价值形态,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位。

  城建规模速度前所未有

  在城市建设上,以前所未有的投资强度、建设规模、推进速度推进“中兴”战略,全年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9亿元,拆迁面积323万平方米;西客站的建设施工,将使哈西成为新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新城,多个大型综合项目落户哈西地区,带动了哈西地区整体的功能提升;松浦大桥飞架南北,穿起了城市南北现有的路网,与哈大、哈依、哈绥公路有机连接,使城市东部从此血脉畅通,经络无阻,两岸的滨水资源得到开发,并直接带动江北和周边地产的升值;地铁项目、文昌高架桥项目、铁路街、长江路、征仪路的打通项目,拉近了中心城区与哈东、阿城、平房等地区的距离,畅通了城市道路,带动了城市经济价值的整体提升。

  城市开发带动土地增值

  在城市管理方面,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强化土地管控制度。通过“三沟”治理工程,带动两侧土地的增值;群力新区先行基础设施建设,以12.13亿的地价拍出新的地王,使土地收益最大化;通过高标准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使每户平均获得财产增值12万元,使土地的综合效益达到最优。


  城市美誉度提高

  “冰城夏都”成品牌

  加快旅游业发展,第26届冰雪节突出了“冰雪庆盛世,和谐共分享”的主题,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202.7万人次,同比增长7.9%;市民参与冰雪节活动人数突破200万。加快了“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全力打造“北国水城”观光休闲区,一江两岸、风情太阳岛、欧风中央街成为古老而现代的哈尔滨的城市标志和耀眼的亮点。“冰城夏都”已经成为哈尔滨的一大城市品牌。

  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

  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美誉。

  哈尔滨有百年历史的交响乐团、有在中国持续最久的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和独特的森林音乐节。今年10月,位于群力新区的哈尔滨新音乐厅又开工建设。哈尔滨具有百年的音乐传承历史,音乐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

  获评“全球网民推荐中国旅游城市”十强

  在“2010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评选中,哈尔滨从全国8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与杭州等城市成为“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前10强。

  活动吸引全国80多个城市参与。在为期7个月的时间里,经过“征集”、“入围”、“50晋20”和“20晋10”等阶段的激烈角逐,决选阶段总投票数达到了5642598票,其中来自各外文网站的投票数为5213829票。


  城市空间拓展

  历史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

  成效显著

  通过调整行政区划,实现了呼兰、阿城撤县变区,市区面积扩大到7086平方公里。启动实施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构建了以松花江为纲,“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城市发展格局,通过北国水城、科技新城、工业新城建设,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

  启动了哈大客运专线、哈西客站、哈大齐城际客运专线哈尔滨段建设,哈同高速、哈肇路、讷鸡公路等一批干线公路建成通车,全市建成农村公路13000公里,乡镇和行政村实现100%高等级路面连通。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投入使用,改变了松花江的环境景观。建成两座城区跨松花江大桥,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对120余条道路进行了结构升级改造,磨盘山供水工程全线竣工,启动了“三沟一河”综合整治工程,群力、平房、信义污水处理厂通水运行,城市气源转换全面完成。

  首创卫生“红黑榜”

  通过“红黑榜”形式,将卫生环境整治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公开表扬表现优秀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公开曝光整治效果差的责任部门、责任人。按规定,累计3次曝光后,责任单位属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将被“就地免职”;责任单位为经营性企业的,将由卫生、工商、城管等给予综合处罚。

  游湿地看家乡美

  2010年8月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等部门联合组织的“邻里牵手逛新城”活动启动。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市万余名社区居民、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民主党派人士、先优模代表游松江美景,赏湿地风光,先后游览了太阳岛环岛、白鱼泡、伏尔加庄园阿什河、金河湾湿地以及哈尔滨到大顶子山沿江生态湿地。

  庭院整治

  2010年6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发出总动员令:全市动员,全民行动,有物业的物业单位负责维修,没物业的市直单位包保,各区、街、社区负责组织协调,单位、企业整饬自管院落,临街商家维修门前……打响城市裸土地面硬化绿化集中整治战役。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