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精神卓有成效地保证了全市交通运转。
王殿海共产党员义工服务队清理积雪。
东北网12月24日讯 一年来,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变化最大的还是全市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我们在干部中深入开展了“超越自我、执政为民”教育,从清冰雪到路桥建设,从庭院整治到棚户区改造,做了许多过去不敢想也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群众受到了鼓舞,干部得到了洗礼和锻炼。现在全市人民的信心普遍增强,对哈尔滨的未来充满希望。
干部有精气神
创新之举
深入开展“超越自我、执政为民”教育,引导党员和干部找差距、求超越,作践行宗旨的表率。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以科学理论为牵动的学习教育,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先锋工程”、“创先争优”等活动,促进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
市直单位领导签订责任状
自今年初开始,我市在市直部门(单位)领导干部中实行岗位目标考核。今后,凡是交流或提拔到正职岗位的干部都称“人选”;提拔到正职岗位或在副职岗位提正局级的干部一律试用一年。凡是试用不合格的人选和未完成岗位目标的干部一律责令辞职或由组织提出免职。
公推差选县长和副局级干部
树立正派政绩的用人导向,通过公推差选先后选出5名县长、36名副局级领导干部,还有一大批靠一年来的政绩得到重用和提拔的干部。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改“领导点将”为“比武选将”,公推差选干部不仅在于程序形式的创新,也不仅在于体现了公开公正,更重要的是能比出参选者谋事创业的真本事,营造干部凭能力和业绩“自己提拔自己”的良好氛围。
出台改善经济发展环境21条措施
在改善发展环境方面,积极转变立场、态度和思维方式,出台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21条措施,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服务中心,开展了12个纠风专项治理,取消审批前置要件265个,收费项目减少到83项,市级重点项目全部纳入审批“绿色通道”,营造了“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的良好氛围。
征地拆迁严查违纪违法
围绕新战略实施和大项目建设,拓展源头防腐领域,开展“四突破、四保障”工作,严肃查处征地拆迁中的违纪违法问题,查处涉嫌违纪违法人员146人,其中公职人员38人。结合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树立了良好形象。
为民实绩
环卫精神 当日下雪当日清完
一改多年来清冰雪的旧习惯,确立了“即下即清、当日下当日清完”的理念,首场大雪的清扫就使全城百姓为之一振,交口称赞。去冬今春,哈尔滨连续降下了多年未见的近30场大雪,但是我们的环卫干部、工人不退缩,硬是经受了一冬天的考验,树立了环卫精神,也给全市人民改变哈尔滨的面貌树立了信心。
交警精神 大建设时期保顺畅
从去年底开始,哈市全面启动历史上封闭道路最多、面积最大、时间最长,对交通影响最为严重的市政工程项目。地铁施工、路桥建设、道路升级改造、各项市政工程封闭施工道路达522条,致使全市近四分之一的道路无法正常使用。在多条主干街路封闭施工、市区路网通行能力急剧下降、交通设施不完善等重重困难和压力面前,我们的交警战严寒斗酷暑,昼夜奋战在交通岗位上,经过他们的艰苦努力,卓有成效地保证了全市交通运转,形成了交警精神。
城建速度 30万大军堪比深圳速度
用“史无前例”、“波澜壮阔”来描绘轰轰烈烈的“中兴”工程建设绝不过分。为了实现新战略,30万城建大军用智慧描绘“中兴”蓝图,用汗水缔造美好家园,无畏严寒酷暑,“五加二”、“白加黑”,抢工会战,全力推进史无前例的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不到一年的时间,151项路改工程当年开工、当年竣工。浓缩了这座城市建设历史上“三个之最”:拆迁面积最大、道路改造数量最多、施工速度最快,如期完成了对人民的承诺,干净漂亮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被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赞誉为堪比深圳、北京、上海速度的哈尔滨速度。
公仆精神 庭院整治最受欢迎
从6月30日至8月15日,中直部门及市直各部门,在市直机关工委的组织下,深入到脏乱差的庭院奋战一个半月,使1165个庭院得到彻底整治,被称为最受欢迎的民心工程。参与施工的工人说:“居民把轿车停在大街上,把车库腾出来给我们用,干活用的推沙车也是居民提供的,我在建筑工地干了六年多,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受百姓欢迎的工程。”
百姓有幸福感
数字“十一五”
社会事业建设和民生发展成绩显著。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累计城镇新增就业预计达到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7454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1.7%和13.2%。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8%和99.1%。
惠民资金
比上年增一倍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以惠民行动为载体,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年初承诺的60项惠民项目超计划完成,总投入达317亿元,是上年的近2倍。
【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增幅分别达到10%左右。
【就业】
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城镇新增就业10.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1万人。
【住房】
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力度加大,启动城区棚改拆迁项目42个,拆迁面积518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3.3万户,竣工318万平方米,回迁居民1万户;改造农村泥草房4.3万户。我市成为国家首批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城市。
【社保】
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五七工”、“家属工”参保工作全面完成,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提高到91.2%、95.5%和94.5%。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
【入学】
新建6所中小学校,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改造城区8所薄弱学校,为1.3万名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经济特别困难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发放助学金,对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
【就医】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8%,“新农合”参合率达99.1%,106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出行】
实施道路拓宽改造151条,打通断头路、卡脖路10条,启动改造重要交通节点5处,对城区内40万平方米裸露地实施覆盖,减少扬尘污染源,改善出行环境。改善公交条件,截至2010年11月末,更新城市公交车辆886台、新增63台。
【安全】
继续推进“天眼”工程,建设778个公共点位监控设施;完成220个居民小区监控设施、1019个监控头建设,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最低,重特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环境】
城区新植树木100万株,新增绿地800公顷,重点实施公园、廊道、街路、庭院等绿化建设,改造社区休闲健身广场50个,建设体育、湿地、丁香、音乐、金河5个主题公园。
扩大公共服务促进娱有所乐
继续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整体转换工程,城区转换30万户
建设规模约1万平方米的市民培训中心
建设规模约1万平方米的青少年职业生活体验馆
建设规模约2万平方米的哈尔滨文化艺术品中心
建设规模约8000平方米的国际电影城
建立社区图书馆分馆5个
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为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增加设备投入
安装健身路径1300件(套)
实施早餐示范工程,建设两个国家级、6个市级主食加工配送中心,逐步扩大早餐便民店布局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