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化
2011-01-19 15:32:02 来源:东北网  作者:省政协委员、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 杨本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化

  省政协委员、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 杨本利

省政协委员、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杨本利。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发展问题上提到“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意义重大。但目前,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异和不均衡。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领域里,由于学校的起点不一样,投入不一样。目前,学校发展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超优质教育资源仅体现在少量的公办学校和享受公办和民办双重待遇的“转制学校”上。由此衍生的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教育不公,择校风经久不衰,日甚一日,而择校生大多跨地段上学,不但提高了学习成本,也浪费了社会资源,还带来了安全隐患。有的学生家庭本来就经济条件不好,为了进入名校,几乎倾家荡产。大量的普通学校生源紧张,难以为继。与此相对应的农村教育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则更差。强者利用“洼地效应”,集聚各类优秀资源,除硬件设施外,在教师资源的占有上往往形成垄断地位,在一些弱势学校和乡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基础教育尤其义务教育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侵害的不仅仅是公民教育的平等权,还将带来国民素质差异扩大,进而引发新的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的社会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逐渐弱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因此必须以百年树人为己任,以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为宗旨,切实抓好教育资源的平衡和教育的公平性工作。

  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机制,努力缩小和平衡地区间义务教育投入差距。采取强有力措施贯彻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方针,对中小学实行公平的财政政策,着力改变教育资源配置向名校、强校倾斜的不公平做法。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和学校,制定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标准,摸索和创新投入机制。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应向弱势地区、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要扶贫而不是扶优,从而努力缩小地区差别、学校差距。要建立和完善政府对弱势群体特别是城乡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等就学的资助体系,并健全监督机制,确保落实。

  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创新分配机制,努力缩小和平衡地区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要平均分配教育经费,不断改善农村和设施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农村和薄弱学校“合格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硬件建设,使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水平大致相似;要按学区平等地接受学生,使生源质量大致相似。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努力缩小和平衡地区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按照“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荣辱共担”的发展理念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成立各具特色的“城乡教育共同体”,有计划地开展“城镇支援农村、近郊支援边远、强校支援弱校”的工作,加强对口支援,形成机制,以强化交流与合作,带动各学校教育水平共同提升。

  四是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创新人员使用机制,努力缩小和平衡地区间师资配置差距。可采取推行校际间“师资轮换制”的办法,在同一区域内逐步推行,即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任职按照周期在不同学校间进行流动轮换,以缓解优秀教师聚集名校强校的现状,从而改善“强校愈强弱校愈弱”的现象。实行支教制度,对城镇中小学校的中青年教师,没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应实行支教制度,支教期至少一年。要研究建立教师有序流动的机制,采取职称晋级挂钩等举措,促进教师在校际间轮转;采取职务升级挂钩等举措,鼓励优秀教育管理者或后备人才到综合力量薄弱的学校交流任职,积极促进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公平。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