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1日讯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为改善群众基本居住条件,解决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夹心层”的住房难问题,我市今年将规划建设1万套公共租赁住房,除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有可能覆盖外来人口。
据介绍,我市推出的2011年哈尔滨市惠民行动项目中明确提出,我市年内将规划建设1万套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投资建设主体所有,用低于市场租房价格,面向新就业职工、环卫工人等“夹心层”出租,外来人口也可能被纳入城市保障房覆盖范围。
据了解,我市公共租赁房实施细则正在制订中。在准入方面,和廉租房及经适房相似,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要设置一定的“门槛”,杜绝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住上公租房的现象发生;另外,细则也将明确公租房退出机制,承租者经济条件改善后应该退出,拒不退出的将计入个人信用档案,并通过法律途径强制其退出,从而使公租房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共租赁房不仅质量要好,还要尽可能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要求,而不是简单的集体宿舍,更不会建成新的棚户区。
业内人士认为,大规模建设公租房是对目前保障型住房种类偏少、供应量不足的现状是一种弥补。公租房的出现势必分流一部分租房需求,而且配合对应的投放规模,其低于市场价的租金也会对普通商品房租金水平起到基准定位作用,间接化解区域房屋买卖需求压力。
责任编辑:韩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