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鸡西
搜 索
2010年鸡西市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
2011-02-16 10:36:46 来源:鸡西新闻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6日讯 2010年,鸡西市紧紧围绕“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奋斗目标和“四个战略重点”,牢牢把握“保增长、上项目、调结构”这条经济工作主线,按照“求突破、上水平”的要求,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突出重点工作,狠抓落实,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10.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77.5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34.8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为25.6:42.3:32.1。

   一、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连续两年稳中有增。2010年,我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小幅回落,其中蔬菜播种面积回落明显,而粮食播种面积在上年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回升。据统计,今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714.2万亩,同比下降0.1%。粮食播种面积达688.8万亩,同比增长0.2%。其中水稻、玉米在去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播种面积分别达226.9万亩和205.5万亩,分别增长5.6%和16.2%。种植结构呈现结构性变化的原因,既有国家粮食直补的政策因素,也有粮价回升等市场因素,在此双重刺激下,我市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七年获得大丰收,实现51.1亿斤,比2009年增长19%。其中:水稻总产量达23.5亿斤,同比增长19.4%;玉米总产量19.7亿斤,增长26.7%;大豆总产量7.7亿斤,增长2.2%。

   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8.1万吨,同比增长7.7%;生猪饲养量108.8万头,同比增长6.6%;牛饲养量22.9万头,同比增长8.7%;羊饲养量46.2万只,同比增长6.0%;家禽饲养量1036.8万只,同比增长5.6%。

   二、工业生产效益同步提升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我市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克服油价上涨、部分小煤矿阶段性停产整顿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继往开来,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煤电化基地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5.1亿元,同比增长33.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多降少。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987.8万吨,同比增长4.4%;洗煤产量1323.7万吨,同比增长9.5%;焦炭产量54.8万吨,同比下降18.5%;钢材产量52.6万吨,同比增长4.3%。

   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实现双增。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利税36.7亿元,同比增长77.1%,其中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215.8%;税金21.8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双增的局面。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加农村非农户投资)实现161.7亿元,同比增长42.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55.5亿元,同比增长39.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5.1个百分点。从产业划分看,在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第一产业实现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1.2倍。第二产业实现投资86.3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工业投资实现81.1亿元,同比增长34.8%。第三产业实现投资66.8亿元,同比增长59.8%。从所属辖区情况看,密山市、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麻山区增幅都在60%以上。从项目拉动看,大唐二热、黑龙江天源煤炭股份有限公司60万吨铸造焦等一些工业大项目投资进度快,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对保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17.3亿元,同比增长21.3%。房屋施工面积大幅增加,达到18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6%,其中新开工面积106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商品房屋销售额2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7%,其中住宅销售额1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为328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6.1%,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为264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6.8%。

   四、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呈现出“货源充足、品种丰富、市场繁荣”的局面。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9%,比目标(18%)高0.9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排名第7位。从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5.5亿元,同比增长24.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3.5亿元,同比增长17.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19.2%;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8.2亿元,同比增长19.3%。从地区看,三县(市)零售额平稳增长,地区间协调发展。密山市实现零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18.5%;虎林市实现零售额13.3亿元,同比增长18.7%;鸡东县实现零售额9.8亿元,同比增长18.8%。从构成看,食品类47.5亿元,增长18.8%,衣着类36.8亿元,增长18.8%,用品类30.9亿元,增长18.9%,燃料3.6亿元,增长19%。

   五、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7%,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7.6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排名第7位。其中出口6.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9.9个百分点;进口1167.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进出口的特点:一是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增长较快,进出口额为2.2亿美元,增长46.2%,占全市进出口的31%;二是从注册企业类型看,私营企业占全市比重最大,进出口额为6.84亿美元,增长47.4%,占全市进出口的96.7%;三是对俄进出口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对俄贸易总额4.94亿美元,增长33.3%。进出口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2010年,闭关8年的虎林口岸过客重新开通,鸡西客货运输延伸到海参崴和哈巴罗夫斯克,鸡西海关监管仓库顺利通过验收,虎林木材进口加工、密山建材出口加工和有色金属进口加工、鸡冠区农产品出口加工初具规模,外经贸主体进一步壮大,全市进出口企业达到68户。

   六、财政收入增长加快

   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全力以赴组织各项收入,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突出强化税收监控、非税改革等抓收入强力措施,实现了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双双增长。全市共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59.3亿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1亿元,增长53.4%;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增长41.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7.23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13个市(地)中排名第7位(不含2个计划单列县)。财政积极有力支持经济建设,确保各项资金足额发放,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地方财政支出47.3亿元,增长22.3%。

   七、金融信贷快速增长

   截止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6.7亿元,比年初增长15.2%。其中企业存款88.3亿元,增长27.9%;储蓄存款400亿元,比年初增长11.7%(其中定期储蓄244亿元,增长7.4%)。在各项存款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同时,加大了对地方重点企业、民生保障等支持力度,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5亿元,比年初增长5.9%。其中短期贷款114.7亿元,增长1.2%;中长期贷款95亿元,增长73.6%。存贷比为2.5:1。

   八、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

   我市“十一五”确立的万元GDP能耗目标是到2010年,由2005年的2.4吨标准煤下降到1.85吨标准煤,降低23%,平均每年下降4.6%。2010年,我市万元GDP综合能耗可控制在1.8498吨标准煤/万元以内,同比下降5.8%。完成的主要原因:一是强化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建设,围绕全市节能目标,强化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把好新上项目的准入关和审批关;二是构建节能型产业结构,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产能;三是抓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工作,积极推进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矿井水、秸秆、稻壳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工程,使大宗废弃物的利用在总量和技术上有更大突破,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九、市场物价逐步走高

   1-12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呈现两端高中间低趋势,消费品价格累计增长3.4%。从各月同比数据看:2月份增长4.5%,之后开始波动下降,6月份最低,增长1.6%,11月最高,同比增长5.2%。本月同比增长3.5%,较11月份同比下降1.7%,主要原因是政府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效的抑制了商品价格的持续走高。从全年CPI指数变化情况看,对本年指数变化影响最大的依然为食品类商品。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增长3.4%。从居民消费品构成上看,八大类呈四升四降格局。上涨的四类是:食品类、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居住类分别上涨8.9%、2.8%、0.2%和1.7%。下降的四类是: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及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除衣着类比上年同期下降0.9%外,其他均下降0.1%。

   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005元,同比增长12.0 %。主要是由于人均工资性收入、人均经营净收入、人均财产性收入、人均转移性收入均增长,分别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4.2%、4.6%、1.1%、6.3%。

   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0509元,同比增长23.8%。八项支出呈现七增一降趋势,其中人均食品支出、人均衣着支出、人均居住支出、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支出、人均商品和服务支出均增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下降、分别拉动消费性支出增长11.9%、3.4%、4.1%、1.2%、 2.1%、0.8%、1.6%、-1.3%。

   农民人均纯收入7636元,增长33.1%。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