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部达到标准化。摄/记者孙娜
东北网3月30日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日,大庆市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总体目标:到2020年,大庆市将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万人。
未来10年,大庆市将继续坚持把办好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前5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公办园比例达到60%以上
近年来,学前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到2015年,大庆市将新建、改建公办园400所以上,全市公办园比例达到50%以上,在园幼儿占总数的7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到2020年,公办园比例达到60%以上,在园幼儿占总数的8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点建设农村公办园,着力建设新建小区配套园,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农村中心小学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
大庆市义务教育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未来10年,市区将全面改造撤并薄弱校,巩固提升标准校,高标准建设新学校。各乡镇主要办好中心校和初级中学,倡导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快建设寄宿制学校。
“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建、改建、扩建学校390所,将所有乡镇初中和60%的中心小学建成寄宿制学校,撤销村小学60%以上,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综合达标率达到90%。
未来10年,农村中心小学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撤销所有村小学,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在99%,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
全市省级示范高中发展到18所
今后,大庆市将推进普通高中达标学校建设,逐步撤并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一般高中,全面改造提升薄弱高中,一般高中全部达到标准化。加强省级示范高中建设,完善省级示范高中与薄弱高中、县域普通高中结对帮扶机制,推动薄弱高中、县域高中提质提速。
到2015年,撤并3所一般高中,争创3所省级示范高中,全市省级示范高中发展到16所,约占高中总数的60%,市区普及优质高中教育。
到2020年,再争创2所省级示范高中,全市省级示范高中发展到18所,占高中总数的2/3,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7%以上,全市学生享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的比例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优质高中教育。
职业教育每年培训35万人次
今后,全市将围绕构建石油为主、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整体提升中职教育,突破发展高职教育。
“十二五”时期,规划辟建一个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培养规模2万人以上;建设一个大型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设计每年实训学生万人次以上;改造提升四县和大同区5个职教中心。在建设好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大庆校区的同时,力争再引进建设1-2所高职院校。到2015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2.5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4万人以上。
到2020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4.5万人以上。
同时,大庆市还将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举办各类成人培训班,职业教育年培训规模保持在35万人次。
再引进2-3所大学
到2020年,大庆市将再引进2-3所大学,全市在校大学生达到10万人,高校数量和规模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大庆市将推动高校与地方深度融合,重点在现代农业、石油化工、生物制药、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领域以及都市文化建设方面,强化高校人才、智力和文化资源与地方产业、企业和社会密切对接衔接,充分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实现地方与高校双赢发展。
支持东北石油大学国家级科技园、八一农垦大学省级科技园加快提档升级,把驻庆高校建成大庆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重点基地,适应大庆推进经济和城市转型、构筑科学和谐跨越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需求。
高等教育文化程度达到62万人
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建设,倡导全民阅读。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发挥各类培训机构作用,为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
到2020年,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7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达到62万人,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4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6.5年,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打造人力资源强市。
“十二五”教育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
未来10年,大庆市将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十二五”期间,努力做到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严格履行各自财政投入分担责任,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教育实行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建经费的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