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5日讯(记者 印蕾)据省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全省有两次小幅降温过程。省农委15日发出《关于做好防控水稻秧苗低温冷害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水稻育秧生产落实防控技术措施,确保水稻秧苗健康生长。
《通知》指出,今春由于天气回暖快,加之水稻大棚扣棚工作启动早,秋备土充足,全省水稻育秧生产较常年早7天左右,较去年早10天左右,已完成水稻播种育苗70%以上,播种快的庆安、五常等地已达90%以上。目前,水稻秧苗长势喜人。但据省气象部门预报,4月16—17日,全省大部地区有一次降水过程,气温降幅在4—6℃。16日晚黑河、伊春、鹤岗、佳木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6℃,其它地区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4℃;4月21—22日,南部地区多云有阵雨,降水过后气温略有下降,降温幅度在2—4℃。
《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了解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第一时间将降温信息发布给农民,做到家喻户晓,并组织农民提早做好防范低温冷害的各种物资准备,避免水稻棚室遭受不必要损失。要落实防控技术措施。对播种未出苗的大棚,棚外夜间最低气温在0℃左右时,采取苗床平铺地膜、覆盖草帘等覆盖物,或在大棚四周加围草帘等进行保温,零下3℃左右时还应采取苗床支架小拱棚等措施提高保温效果;对已出苗的大棚,棚外夜间最低气温达到0℃以下时,除采取上述保温措施外,夜间最低温度零下3℃以下时,应在夜里2时前采取棚内稻草(壳)等生烟(火)、燃烧煤气罐烧开水、点炭炉等增温措施防冻。要加强抗灾工作领导。一旦发生低温冷害,各地要加强灾情调度,全力组织抗灾,及时向受灾地区派出督导组和专家组,督促落实各项减灾措施,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各地要设立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上报低温冷害发生情况,畅通防控工作信息渠道,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应对。对工作不力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