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卫生监督劝导员”去年8月在哈尔滨市道里区上岗 |
东北网4月19日讯 哈尔滨市首批以环卫工人为主体的“卫生监督劝导员”去年8月在哈市道里区上岗。时隔半年,4月18日,记者在道里区城管部门证实,因无执法权,劝导无人听,2000名“卫生监督劝导员”已摘下“卫生监督劝导员”袖标,悄然下岗。
在哈市道里区走访中记者看到,三位老环卫工人正在清理路边的垃圾,问及是否还有环卫工人屡行“劝导”职责?三位环卫工人都表示现在单位已没有要求做“卫生监督劝导员”。一位做过“卫生监督劝导员”的工人说,去年夏秋两季,是街面上行人和游人最多的时候,刚开始尝试”劝导”就挺憋屈,这让大家都灰了心。
据了解,因为“劝导”的事,大家会受人冷眼,弄不好还会挨骂,或与人发生冲突都是常事,劝了也没人听。他们在工作时,有市民把手里不要的东西随手扔到地上,环卫工人追上去告诉她要把东西扔到垃圾箱里,她干脆说“你一个扫街的,凭啥管我”。另一位环卫工人说,有的人开车在街道中间,有时都快轧到环卫工人的脚,也不开慢一点,还从车上飞快地扔下东西来。负责通江街路段的环卫工人刘连科对记者说,他负责的路段街两边都是饭店、便利店等商家,平时就靠与商家的老板处好关系,为了给他“面子”才不会把垃圾乱扔乱放在门前。他说:“劝导根本没用。”
去年8月,为提高市民爱护环境卫生的文明意识,哈市道里城管局率先对道里区2000余名环卫工人、近百名数字城管监督员进行教育培训,并统一佩戴了袖标,以此来劝导市民、商家、游人的不文明行为。
据哈尔滨市道里区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手中没有执法权是“卫生监督劝导员”不能继续做下去的根本原因。原希望通过环卫工人的悉心劝导和行动感化市民,让其自觉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但环卫工人没有执法权,劝导没有人听,环卫工人兼职“卫生监督劝导员”的工作只能结束,也不可能在全市各区进行推广。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瑞政表示,执法部门应该赋予环卫工人以执法权力,环卫工人本身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并不受大部分城市市民的尊重,劝导当然没人能听;还应该同时加大社会舆论宣传,让广大市民了解环卫工人在城市中的新职责,并形成鼓励、支持环卫工人日常工作的氛围,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一项新的制度和措施,市民接受和支持需要时间,在不考虑进行完善制度的情况下,就放弃继续执行,轰轰烈烈地开始,悄无声息地结束,未免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