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齐齐哈尔市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市农村生产发展、环境优化、生活改善,新农村建设呈现特色鲜明、日新月异的可喜局面。
一是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坚持把营造宣传氛围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强化舆论引导,激发基层活力,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积极性,有效凝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力量,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助推新农村建设上创先争优。在电视台开辟了《县(市、区)委书记访谈》和《鹤城先锋》专栏,邀请县(市、区)委书记谈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思路、实际举措、成功做法和心得体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为大家提供学习、交流、借鉴的平台,引导大家在新农村建设上干事创业,在全市上下形成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目前,已播发《县(市、区)委书记访谈》13期,《鹤城先锋》典型18个,制作图板1560块,刊发各级《简报》532期。
二是加强领导推动,夯实组织基础。坚持把强化领导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抓住带头人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着力从选、用、管方面破题,创新管理方式,完善激励机制,切实建立一支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干部队伍。市委制定下发了加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两个《意见》,提出特别优秀的乡(镇)党委书记可以提拔为副县级干部或进入县(市)区党政班子,特别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可进入乡镇党政班子;将乡(镇)工作经历作为选拔县级干部的重要条件,县(市)区、市直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副职出现空缺的,优先从优秀乡(镇)党委书记或有乡(镇)党委书记任职经历的优秀干部中选拔。目前,11名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为副县级干部,37名村党支部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22名优秀村支部书记通过考录成为国家公务员。加强新农村建设业绩考核,把推动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坚持考评结果与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评优相结合,与干部评优晋级、提拔使用相挂钩,引领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真心研究、真抓实干。
三是优化产业拉动,助推经济发展。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引导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村党员群众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富民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和《土地规模经营标准》,在资金、信贷、农业保险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充分调动了重点示范村农民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积极性。目前,丰林村、兴十四村土地规模经营达100%。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全省实施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两大工程为契机,积极发展养殖农场、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进一步扩大了畜禽饲养规模。丰林村奶牛存栏突破千头大关,鲜奶产量1500吨,成为依安县奶牛生产第一村。大力发展农区工业。通过立足资源开展招商引资,重点示范村在抓企业、上项目上实现了新突破。兴十四村新建黑龙江(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完成万米智能温室1个、日光温室20栋、大棚40个、园区控制中心2500平方米,实现总收入5.5亿元,利税2750万元,解决2600人就业问题。大力发展劳务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脱离土地,进入二、三产业或向外埠转移,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兴十四村98%的劳动力进入村办二、三产业,丰林村劳动力转移比例达到55%。
四是民主管理驱动,健全制度保障。坚持把民主管理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学习借鉴河南邓州的做法,在全市推行了以“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为主要内容的“4+2”工作法,召开了全市农村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现场会,总结推广依安县实施“4+2”工作法试点经验。通过推行“4+2”工作法,进一步推行民主决策,落实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依安县丰林村运用“4+2”工作法,将村规民约修定、休闲广场建设、公寓楼二期工程、仓房建设、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等10项涉及发展和民生的大事实事列入议题,有效破解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大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铁锋区查哈诺村坚持民主理财,民主管理,积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已达到3000万元,群众全部住上了砖房,村民普遍享受“七补贴”和“八免费”,农户户均银行存款达1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