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轮胎商人揭秘:哈市客卡车轮胎市场无售后胎超六成
2011-04-27 09:58:2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贾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7日讯 “‘锦湖门’事件只是轮胎问题冰山一角,目前主要有三大问题阻碍轮胎行业发展,一是行业门槛过低,二是性能标准严重滞后,三是行业监管太薄弱。”26日,从事多年轮胎生意的杨先生在哈尔滨市工商局召开的轮胎市场监督管理培训会上揭秘,为何锦湖轮胎会“着火”?因为它是市面上质量最差,价格最便宜的。

  轮胎行业三大致命问题

  杨先生说,入门门槛低、性能标准落后、行业监管力度落后,是轮胎行业“三大”致命问题。首先,在轮胎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轮胎行业在质量准入上却几近零门槛。目前国家对轮胎行业实行的是“3C”认证管理,认证对象包括在国内生产轮胎的所有本土和外资企业。凡列入认证的轮胎产品,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相关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能出厂销售。但实际上,由于认证标准门槛过低,国内生产的轮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行业内也出现恶性竞争。由此还形成一种乱象——只要有钱就能“开厂卖轮胎”,如某省大王庄一个村里有20多个轮胎厂家。

  其次,轮胎性能标准问题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软肋。关于轮胎质量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设计标准,另一个是性能标准。前者的主要指标包括轮胎断面宽度、滚动半径、充气压力等,后者则重点考量高速耐久性、滚动阻力等性能指标。国内涉及性能的标准一直严重滞后。如通过测试脱胎实验显示,我国品牌轮胎使用率在160小时,而国外轮胎可以达到500小时以上。

  第三,行业监管力度不够。目前全国能权威检测机构仅国家橡胶质量监管检验中心一家,而面对全国300多家轮胎厂,每个批次面面俱到地检测是不现实的。轮胎企业往往都是采取送检方式,这个批次不行,再换另一批次,直到“合格”为止。

  压价“压”在产品质量上

  目前,轮胎市场中,生产销售“割标胎”、“无售后”胎的企业大有人在。这些企业为了拼价格、抢市场,有的缺乏应有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试验检测手段,对半成品和制成品的放行没有标准或者说一套、做一套,没有自律和监督。这种情况对消费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哈尔滨轮胎零售店也存在这种情况。

  杨先生透露,“割标胎”是指部分轮胎企业为了规避因轮胎质量引发索赔等问题,生产轮胎后,抹去商标或者打上不知名商标进行销售的轮胎。哈市轮胎市场上,“割标胎”普遍存在。由于缺少监管,“割标胎”这一问题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在一些地方以“买断三包轮胎”等形式愈演愈烈。对于消费者来讲,一旦因为轮胎质量出了安全事故,连商标都没有,也就无法认定责任企业。

  品牌企业轮胎理赔标准在1.5%-2%,一般轮胎企业理赔率在10%-15%,而理赔高、效益低的情况,又让企业难赚到钱,便有了“无售后”一说,后又演变为“有售后、无理赔”,甚至有的干脆就直接说明无“三包”。如“双星”、“奥森”轮胎就实行了“售后买断”行为。遗憾的是,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我国还没有明确针对轮胎的“三包”规定。而这不仅给国内商用车用户带来不便,更对国内正规的轮胎产品造成冲击。据杨先生讲,哈市卡客车轮胎市场“无售后无理赔”现象占到了60%以上,轿车市场相对好些,市区内使用这种不合格轮胎比例在2%-3%,而外县区域比例则在10%左右,出租车行业使用率较高。

  杨先生说,“锦湖”轮胎之所以深陷“质量门”,是该企业用返炼胶(废料)的比例过高,添加量达到了30%以上,生产成本过低,质量难以保证。如何识别轮胎的质量呢?根据经验,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轮胎出厂时,汽车轮胎上都标有轮胎型号、性能等,胎面和胎侧没有区别,内侧印有保质日期,胎面防滑槽内磨损标记清晰可见;而翻新胎胎体一般比较粗糙,轮胎侧面有结合痕迹,翻新轮胎的标志大都是重新贴上去的,用指甲刮这些标志,能抠掉的必是翻新胎。

  杨先生表示,虽然目前国家针对轮胎出台了明确规定,但杜绝这种现象还需监管部门采取具体措施,下狠心、出重拳。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