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尔滨市民晒出街路名 道出街路背后“街文化”
2011-04-28 09:10:2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姜蕊 张鸣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8日讯 街路是城市的“身份证”,街路的命名是每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哈尔滨市民的心中所系。近日,一位热心市民向记者晒出他精心收集的哈尔滨特色街路名,并试图追根街路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

  老街名时兴“团组”

  市民石开平日里有研究我市街名文化的习惯。在石开搜集研究的街名当中,他总结出最有秩序感的街名是老动物园西侧的一匡街、二酉街、三益街、四明街、五瑞街、六合街、七政街、八元街,这些街路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用数字次序来说明彼此之间同处一个片区“一衣带水”的联系;最有文化的要数南岗区宣字片的宣义街、宣礼街、宣智街、宣信街、宣文街、宣德街、宣武街、宣威街、宣化街、宣庆街、宣和街,石开发现,这些街名连在一起是“仁义礼智信文德武威”;而“文字片”、“安字片”、“香字片”等团组性质明显,但却没有什么来源和典故。

  承载历史的“街文化”

  石开还查阅了哈市部分街道的历史和现状资料,他感到变化最大的是现在已经消失的“难民里”的街道命名。“难民里”东起原车辆厂至“地包”的铁路线,西至福达街;南起福同街,北至“工和里”,略呈梯形,地势南高北低为缓坡带。据有关资料统计,1932年松花江洪水泛滥成灾,全市有23万多难民无家可归。因这里地势较高,部分难民聚集此地搭起了窝棚和临时房屋避难,故称为“难民里”。解放初期“难民里”进行了简易改建,形成了居民住宅区。1948年,市政府将该地以“福”字头命名街道,寓新中国给难民带来幸福之意。

  “难民里”现在分为11条小街道,多以福字开头。即福胜街、福胜胡同、福同街、福同胡同、福湾街、福湾胡同、福民街、福民胡同、福和街、福达街、地道街。

  市民参与新街命名

  据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介绍,我市市区内的老街路命名情况由于年代久远大都已没有文字资料记载。虽然老街命名考证困难,但哈市新建地区的街路命名大多是由区街道办征集民间意见整理之后上报地名规划处,地名规划处再按照内容健康、无生僻字等原则来定名。

  据介绍,目前松北区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对全区街路按区域进行6个区块划分,相邻区块采用不同词组团组命名。这样的好处是:指位准确,范围清晰,方位感和方向感强,很容易区分所在的位置。如“龙江”片区五横四纵10平方公里范围内街路为例,横向为龙川路、龙轩路、龙祥路、龙盛路、龙兴路(称为:川轩祥盛兴),纵向为江平街、江安街、江康街、江泰街(称为:平安康泰);“松浦”片区以“松”、“浦”为中心字团组命名;太阳岛风景区突出风景区特点,对符合风景区特点的老街名、地名保留、沿用、拓展。如:金河、金河桥拓展后形成金河路、金滩路。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