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于心韵:爷爷,我永远爱您
2011-04-28 15:40:19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报告团成员于心韵。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爷爷,我永远爱您

  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播音员 于心韵

  我叫于心韵,是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播音员。爷爷唯一的孙女。2010年11月17日凌晨,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时至今天,我和我的家人对他的怀念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坐在爷爷生前居住的房间,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望着摆满各种书籍的书柜,有些腿了色的写字台,我时常陷入沉思,室内的每一件物品也都随着我的思绪,讲述着爷爷的往事。

  那是一年的大年夜,我陪着爷爷在书房聊天。爷爷小心翼翼的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木盒,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着的是一片骨头。爷爷告诉我,那是他母亲的遗骨。爷爷一边擦拭着那片遗骨一边对我说,“他心中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就是太奶奶离世时没能在身边尽孝。”说完,他抬起头看了看我。接着说,“母亲会原谅我的,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啊。”在我的眼里,爷爷孝敬父母,爱护子女,博览群书,兴趣广泛。他喜欢养花,窗台上摆的满满的。闲暇时会很细心地打理,各种花养得都很好。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家里那盆茂盛的君子兰。爷爷说,这盆株君子兰和我的哥哥同年同月同日生,希望哥哥能象这兰花,拥有高贵的品格。爷爷喜欢音乐,尤其喜欢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而且百听不厌。听爷爷说,他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它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和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信念。撼人心魄的旋律,可以唤起千万个灵魂共同呐喊!

  听伯父说,他早年在阿城县医院实习时,正好赶上端午节,第二天就是伯父的生日。当时,爷爷送给伯父一件简单而又特殊的礼物——书签。这个书签是爷爷亲手做的,所用的材料就是端午节的粽叶和马莲。书签上写着:“取芦苇挺直和空心的寓意,希望你能像芦苇那样做人,耿直、虚心。同时也要像马莲那样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祝生日快乐!”伯父对这枚书签格外珍视,不论是在日本留学,还是在美国工作,他始终带在身边。把爷爷的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爷爷离去后,奶奶受到很大的打击,每天泪流不止。为安慰奶奶,我时常陪伴在老人家的身边,了解了更多有关爷爷的事情。奶奶说,爷爷蹲过牛棚,先后两次入党,历经坎坷,但仍执着不悔。十年动乱期间,爷爷遭受迫害,蒙冤隔离18个月。可就在他解除隔离的第二天,就奔赴富裕县病区开展克山病防治研究。那些年,克山病肆虐,爷爷和医疗队驻扎在病区,常年顾不得回一次家。太奶奶病了,但为了不耽误爷爷的工作,坚持不让家里人把自己的病情告诉爷爷,直到太奶奶离世,母子也没能见上一面。奶奶还说,自己三次分娩,只有伯父一个是在爷爷的祝福中降生的。一个甲子过去了。如今,我也是有了孩子的母亲,也经历了艰难的十月怀胎和痛苦的一朝分娩。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在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时刻,是多么需要自己的丈夫陪伴在身边啊。

  至尽我还清楚地记得,爷爷去世后,退休老干部来了,惋惜地说,爷爷病倒的前一个星期还去他家给老伴看病;收发室的阿姨来了,哽咽着说,他家孩子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多亏了爷爷的指点;路边修鞋的大爷来了,含着眼泪说,于大夫人好啊,修鞋摊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是人代会上爷爷提出议案后政府给安装的;病区的老乡来了,悲痛地说,爷爷是他们一家的恩人,30多年前,母亲去世的时候,是爷爷出钱给买的寿衣和棺椁……。

  爷爷病重期间,曾嘱咐家人,死后丧事要从简,千万不要大操大办。避免给大家添麻烦,更不能浪费国家的钱。但爷爷去世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遗体告别那天,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源潮、周铁农,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李岚清等以多种形式表示深切哀悼。省委书记吉炳轩,专程到家中看望。遗体告别那天,东华苑德政厅的走廊上、楼梯间变成了花的海洋。由于花圈实在太多,室内已摆不下,只好摆在广场上。方方面面的领导、专家、学生、普通百姓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爷爷送行。他静静的安卧在群芳素裹之中,鲜红的党旗覆盖在他身上。告别厅内,鲜花欲泪,百叶垂思。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高亢而又低回地响起。这是爷爷生前最喜欢的音乐,我们希望这首乐曲可以代替哀乐,陪伴爷爷走过这生命的最后一程。满怀悲痛与泪水的人们静静环绕在爷爷身旁,与他依依惜别。我作为爷爷唯一的孙女,代替我的哥哥弟弟们悄悄地把一张纸条放在了爷爷的遗体旁。那是我亲手为爷爷写的一首词:“先祖伴鹤西方,子孙悲痛哀伤。日夜悲泣挽,音容犹在身旁。苍茫,苍茫,只得寒泪千行。”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告别仪式上,一位叫李金生的老人痛哭失声,长跪不起。后来我们了解到,他是当年克山病区一个乡镇卫生院的卫生员,曾跟随爷爷从事克山病防治工作多年。他说,我是代表乡亲们来的,病区的老百姓舍不得他走啊!

  对于爷爷,我向来敬仰,但也曾有诸多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那么多人为他的离去而落泪,是什么力量,让那么多人为他的离去而悲伤。他是医生,治病救人是他的天职,他是教师,教书育人是他的本分,他从事医学研究,取得几项成果也属必然。所有的这些疑问,直到我参加工作后,才逐一化解,并一点点地接近了爷爷的精神家园。

  在爷爷的一生中,少了一点对家人的爱,却多了一份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爱。他爱得那样深沉,爱得那样宽厚,爱得那样博大。正是因为如此,当党、国家和人民召唤的时候,他义无返顾的冲锋在前,并一辈子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里。山乡绵绵是他的战场,草屋农舍是他的病房。在那里,他和他的同事们战胜了困扰百姓的瘟神,使千百万人获得了生的希望!

  爷爷生前,用自己的津贴,设立了“于维汉院士优秀大学生助学金”。他曾对我们说,“我们这一代人,责任重啊,要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病重期间,再次嘱咐家人说,“如果有一天我走了,希望这个基金不要因为他的离开而停止。”在这里,我代表我的家人郑重承诺:爷爷走了奶奶会把它继续下去,有一天奶奶走了,我的伯父会把它继续下去,有一天我的伯父走了,我还会把它继续下去,即使有一天我也走了,我的孩子依然会把它继续下去。只要爷爷的血脉还在,这个基金就永远不会停止!

  爷爷活着的时候,就像一棵大树,为很多人遮风挡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看来,那是一种本分,一种职责,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如今,爷爷走了,但他的精神已经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其后有所继,其人犹所存。他的子孙也将象爷爷那样,把做好事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品格。让普通的生命变得美丽而崇高,让内心的追求变得热烈而精彩。

    附:于心韵简介

  于心韵汉族,女,1982年4月出生,大学学历。2005年—2007年在福州电视台工作,2007年至今在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担任播音员。是于维汉同志的孙女。

责任编辑:张隽珊

【专题】于维汉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