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东北网5月18日讯 (通讯员王月迪)近日,记者走进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社会福利院江滨老年休养中心,整洁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在电脑室里,看到70岁的车秀英老人正在练习打字。她开心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会上网了。并且还参加了中心的合唱、书法、太极等兴趣班,日子过的很充实。
记者从牡丹江市“老龄办”了解到:牡丹江市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为困难孤寡老人配备助老专管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大力开展“银龄行动”,多措并举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提升老年人在养、教、学、为、乐等方面的“幸福指数”。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牡丹江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40.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52%,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呈现人口数量多、自然增长速度快、高龄化比例大的特征。
今年,牡丹江市政府将拨出专款为1800名困难孤寡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实现全覆盖列入利民实事之中。从2008年起,为解决没有人照料贫困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牡丹江市先后增设助老专管员公益性岗位450个,覆盖全市129个社区。助老专管员深入到老年人家中,为其提供清扫卫生、代购代买、医疗陪护、精神慰藉、逝后殡葬等日常生活服务。家住通江社区77岁的孤寡老人史进花老人对记者说“助老员每天都来,给我打扫卫生、陪我聊天解闷,虽然没有儿女却觉得有了依靠,有了温暖。”助老专管员有效地解决了市区内高龄、贫困、孤寡、空巢老人的实际生活困难,得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认可。今年助老专管员将增至600人,实现照料困难孤寡老年人全覆盖。
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牡丹江更注重老年人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从“物质养老”向“精神养老”转变。通过完善老年大学,开展“华龄风采”系列文娱活动和发挥老年人老有所为作用的“银龄行动”,组织参观牡丹江追赶跨越发展成果、“举办百桌敬老宴”、“书画作品展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开辟发挥老年人聪明才干、专业技能的“银龄行动基地”。老龄办主任梁玉成向记者介绍:目前,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人已有五千多人。不少老年人通过“银龄行动基地”平台实现“老有所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李家先,原是该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退休后免费为“银龄援农”基地提供技术指导,提高了果菜的产量和品质,让他感觉生到“人虽然老了,但自身价值和特长还能继续发挥。”目前,“银龄行动基地”的400多名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老文艺工作者在农业技术、艺术创作、医疗服务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牡丹江市还多措并举,健全养老体系,使社会养老更趋成熟。目前,已形成以居家养老为主,公办养老机构为辅,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基本养老格局。今年初启动的社会福利院江滨老年休养中心,投资4000万元,其图书室、书画室、健身室、电脑室、小型影院、室内塑胶运动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中心设置的医院使老人不用出楼就能就医看病。对于民办养老院,政府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并采取发放床位补贴、拿出公益性岗位充实到养老院等办法,让全社会老年人都能够幸福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