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大兴安岭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均好于国家标准
2011-05-18 10:37:38 来源:大兴安岭市政府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8日讯 为有效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大兴安岭地区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提高测报准确性,全面推进无公害防治,探索生物防控途径,提高了科学防控能力水平,有效遏制了“无烟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高发的态势。
  
  由于早年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及森林火灾等原因,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天然林退化、人工林面积增加、树种单一、抗逆性差,造成我区的林业有害生物进入高发期,针对这一实际,我区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实施专项治理,保证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不成灾,防治“四率”指标均好于国家标准。我区启动的松针红斑病工程治理,3年累计防治面积75.6万亩,感病指数降至35;为期3年的国家级鼠害工程治理,治理面积169万亩,鼠口减退率78.9%;2006年对十八站和韩家园林业局火烧迹地实施性信息素诱杀落叶松八齿小蠹,防治3万亩,虫口减退率20%。目前,全区悬挂鸟巢28000余个,筑巢率达40%。“十一五”期间,全区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942.75万亩,较“十五”时期降低了49.9%。
  
  抓住国家实施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契机,我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加大自身投入,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杨树天牛防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杨树天牛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体系建设项目”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配备了高射程车载喷雾机等防治机械253台,喷药车、除害处理车和检疫防治车23辆,监测调查摩托车86辆及先进的监测、检疫、防治仪器和现代化办公设备,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救灾体系。“森林植物检疫信息系统”、“森林病虫害防治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防治、检疫信息传输和管理的网络化。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中心测报点9个,国家级标准站5个。
  
  大兴安岭地区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生产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先后有27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省、地级奖励,并逐步在防控工作中推广应用,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科学道路。完成的“森林病虫害控灾减灾综合技术研究”、“3S技术在天幕毛虫灾害监测中应用研究”等4项研究项目,在森林病虫灾害的早期监测和重大灾害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在鼠害、黄褐天幕毛虫、小蠹虫等防治措施上,实验推广了驱避剂、防啃剂、生物制剂、信息素等新型无公害防治药剂和物理机械防治措施,完成了对传统药剂的更新换代,并积极探索招引食虫鸟灭虫和招引蛇、猛禽消灭害鼠等生物防治技术。
  
  为使监测预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大兴安岭地区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程度统计标准》、《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次数与时间》等标准和办法,应用“3S”技术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解决了森林面积大、路网密度低,深山腹地灾情监测难度大等问题,监测灾害面积最小单元可达15亩,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扩大了监测覆盖面。全区建成监测预报站点97个,专、兼职测报人员达673人,实现了专群结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