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6日讯 近日,记者从哈市各大医院了解到,今年随着到林区旅游的游人增多,由蜱(发音pí,俗称草爬子)叮咬后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病人数同比增加20%,医生建议市民,森林游时做好防护。
6月初,哈市25岁的张先生到林区去旅游,游玩中不小心被草爬子咬到,但旅游回来后没有感觉到身体有任何不适,自己也没有在意。6月中旬的一天,张先生突然感觉头痛剧烈,并伴有高热和全身酸痛等症状,他认为自己是患上了热伤风,就自己买了些感冒药,但一直高热不退,后到医院确诊为森林脑炎,是在林区旅游时由蜱叮咬后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哈市30岁的李先生在去到林区旅游时也被草爬子咬了,回到哈市一周以后,身上出现大量红色斑块,并伴有头痛症状,后经确诊为莱姆病,也是由草爬子叮咬后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据省森工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吕首旭介绍,蜱生长于温暖和潮湿的灌木丛中和草地上,不会飞。常见于俄国西伯利亚,我国东北和西北原始森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和新疆等。人被带有传染病毒的蜱叮咬后因人而异会容易引发森林脑炎、莱姆病等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7月春夏雨季,发病率为20/10万。常有语言障碍、瘫痪等不同程度后遗症,且因病死亡率较高。
吕首旭表示,以往多为林区采伐工人及作业人员才被草爬子咬到受感染,今年随着到林区旅游的人员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在医院已经收治了百名以上这样的病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以20—30岁男性居多,因潜伏期通常为9—14天,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只表现高热,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很多不熟悉此病的患者都按感冒进行治疗,耽误了病情。
森林生态旅游是我省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已成为与冬季冰雪旅游相对应的夏季主要的旅游形式之一。以其天然氧吧的独特魅力日益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近年来,其参与人数逐步增加。吕首旭建议,为预防蜱叮咬,针对高危人群要广泛接种蜱传脑炎病毒疫苗。另外,到林区旅游的人员扎紧领口袖口,裤脚,防止蜱虫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