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某指认犯罪现场 |
东北网7月6日讯 美剧《越狱》中,主人公为了救被判死刑的哥哥,故意犯罪被投进监狱,好实施越狱计划。可现实中在大庆市林甸县也有一个年轻男子,前后偷了49家,目的也是要进监狱,但他的理由却是为了监狱里的吃喝,这不禁让人大吃一惊。6月29日,在林甸县公安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记者了解到这个年轻男子为入狱疯狂偷盗的幕后故事。
49家被盗长发青年嫌疑最大
今年3月11日中午,林甸县居民张某下班回家,发现自家玻璃被砸碎,家里凌乱不堪,6000元现金不翼而飞。意识到家里进贼了,他马上向林甸县公安局报案。
这是林甸县公安局接到的第9起类似报案。侦查员迅速赶往案发现场,一组现场勘查,一组走访周边群众。由于现场破坏严重,侦查员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通过一下午的走访,侦查员获得一条重要线索:在案发时段,有个20岁左右的男青年在案发现场附近出现。他身高1.80米左右,体形偏瘦,尤其是一头长发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经过分析,侦查员认为,犯罪嫌疑人盗取现金后肯定进行挥霍,20岁左右的人应该经常进出网吧等公共场所,应该以网吧、洗浴等公共场所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经详细排查,朱某进入警方视线。
与此同时,侦查员又向社会发出通知,要求近期家中被盗的居民赶快到公安机关报案,以便合并侦查。很快,又有40人来到公安机关报案。
父母不管儿悲观男孩曾经割腕
5月3日,侦查员获得消息,朱某藏在大连市长海县。于是火速赶往大连,于5月5日将其抓获。
警方调查得知,1993年3月出生的朱某家住林甸县某村,在他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他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也没报户口。
后来,父母离婚后相继组建新家,都不管他了。爷爷奶奶除了能让他吃饱穿暖外,没钱供他读书。因此,朱某一天书也没念过。
14岁时,朱某就经常不回家,与一些辍学的孩子混在一起。他们在一起吃吃喝喝,但是晚上别的孩子都回家了,惟有他无处可去。
他到电话亭给妈妈打电话,说想去见妈妈,可妈妈没同意,然后他又给爸爸打电话,爸爸说:“你是不是又闯祸了,老子累得要死,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以后少打电话烦我。”说完挂断了电话。
自己满腔对父母的思念,却换来了他们的嫌弃,朱某非常绝望,回到爷爷奶奶家后,偷偷找了一把尖刀割腕自杀。幸好爷爷夜里起来解手,发现了孙子自杀,把他送进医院,救了他一命。
嫌犯心态怪异自称监狱比外面好
今年3月份,听说警方在调查自己所作下的案子,朱某知道自己很快会被抓住,但他想在被抓前看一眼父亲,于是,他踏上了去往大连市的列车。
见过父亲后没几天,林甸县公安局的侦查员就到了。
见到侦查员,朱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终于来了。”
侦查员问他这话什么意思。他说,在外面混生活实在太难了,还是监狱好,有吃有喝,还不用整天担心被抓。
这种怪异的心态,让侦查员心里很不平静。那么,朱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侦查员了解到,父母再婚,朱某觉得自己无人疼爱,于是暗下决心:“父母不管我,我也要吃好的穿好的。”也就是从那时起,他走上了犯罪道路。
2009年9月,朱某因犯盗窃罪被齐齐哈尔市某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在监狱中,一个狱友教他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2010年9月,朱某出狱。可他一没技术,二没文化,又不肯凭力气赚钱,又走上了回头路。
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他共入室盗窃49起,盗得现金3万多元,金银首饰20多件,犯罪所得全部挥霍。
当民警打电话将朱某被抓的消息告诉朱某的父亲时,他只淡淡地说了一声:“哦,我知道了。”随后就挂断了电话。
仿佛路人般冷漠的表现,让侦查员感叹:父母怎么可以对孩子如此不负责?
目前,朱某已被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