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营造良好人口环境助推龙江振兴 副省长程幼东答记者问
2011-07-11 07:38:4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韩雪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讯 每年7月11日,被联合国定为“世界人口日”。面对世界70亿人口、中国13亿人口、黑龙江3800万人口的新形势,我省如何科学认识和总结人口计生工作发展历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实现转型升级,为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人口环境?近日,副省长程幼东就这一问题接受记者专访。

  问:近年来我省人口发展呈现怎样的态势?

  答: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省少出生1000万人,成为全国较早进入较低生育水平的省份之一,一些重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近年来,全省人口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2010年,全省基本兑现当年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全面实施“惠家工程”使1300万人受益,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口内在要素协调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出生人口素质进一步提升,不仅为全国乃至世界人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问:如何促进我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长期均衡发展,实现龙江振兴?

  答:2011年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就全面做好新形势下人口工作进行了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四个加强”的总体要求和“六个切实”的重点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要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是要意识到随着人口数量的持续惯性增长,人口素质、结构、分布等要素相互交织,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越来越复杂。“十二五”期间,全国预计净增人口4000万左右,我省也呈现惯性增长势头,生育旺盛期、生育峰值年龄妇女将达到最大数量,符合照顾生育二胎家庭继续增加,政策内生育水平有所提高。本世纪上半叶,我省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四大高峰。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特别是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资源供应等方面紧张状况将长期存在。

  二是要意识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口增长,自然资源日趋紧缺,有些资源已接近承载极限。我省作为资源大省,也出现了资源急剧萎缩,甚至个别资源枯竭的情况,人均占有资源数量减少和人均资源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凸现,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是要意识到随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步伐加快,人口计生任务日益艰巨。一些群众特别是部分农村群众要求多生、生男孩的愿望仍比较强烈,增加了计生工作的难度;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需进一步转变,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转型等方面不适应的情况比较突出;一些地方人口计生工作有所放松,认识和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最明显的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了,而兑现一些特定人群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却困难了;抓计划生育工作路数较为熟悉,而抓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就感到力不从心。

  问:“十二五”时期我省人口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要坚持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各要素之间和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两个统筹”发展。

  一要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的前提条件。将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封闭社区等作为重点区域,努力实现到“十二五”期末,全省人口总量控制在3934万以内的工作目标。

  二要努力提升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监测网络,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建设和生殖健康促进计划。人口计生服务机构与医疗保健机构要密切配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加强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

  三要改善人口结构。建立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机制,完善预防和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科学管理和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创造平等受教育、就业、晋升等机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

  四要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依据人口功能区规划,对人口迁移和有序流动实施政策引导,促进其合理分布。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管理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进城务工人员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相关部门要研究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就医、定居、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问题,在为其办理经商、务工、购房、租房、社会保障等手续时做好信息采集,实现与人口计生部门信息共享。

  五要全面实施惠家工程。省委、省政府已经将实施惠家工程纳入全省“十大民生工程”。我们要注重利益导向,不断完善计生家庭奖励优待政策;注重服务关怀,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宣传倡导,努力建设新型人口文化,通过提升人口发展质量和家庭发展能力,进一步改善民生。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