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7月28日讯 社区医生“组团”下沉到社区,让每个居民都拥有自己的“健康管家”……业内流传多时的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团队建设,如今在我市已迈出了稳健的实施步伐。截至今年年底,全市开展此项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增至50%以上。
全科服务团队的定位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门诊服务,更是“健康管家”。不久前,国务院出台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而在我市,目前活跃在社区的全科医生们走进家庭、上门入户,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进行长期随访,对社区儿童、孕产妇、老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保健……全力帮助社区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不生病或少生病。
“健康管家”活跃在社区
以往的社区医生,只是等候在社区服务中心,来一个病人看一个,很少下社区。如今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团队的医生,则意味着要负责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像管家一样频繁出现在居民身边。通常由一名全科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公共卫生服务医师或信息员组成,即帮助老百姓看好大多数小病、常见病,并做好防病的服务。
龙沙区南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我市社区医疗服务的样板单位,负责10个社区以及4个自然村的23000多户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自从今年年初组建了四支全科服务团队后,医务人员们时刻寻找着社区内的“隐身”病人。
走家串户成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社区举办活动时,社区医生更是逢场必到,免费为居民测血压、测血糖,提供医疗咨询,并不断毛遂自荐:“我们是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是居民的‘健康管家’,以后有任何健康问题可随时找我们……”
随着“隐身”病人不断现身,半年的时间,4支团队的医务人员便将整个街道的情况摸了个遍,其中贫困居民、慢性病患者、肢体与精神残疾等特殊人群成为他们的重点关照对象。
与南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样,目前,我市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陆续展开全科服务团队工作,鹤城百姓的健康也随之越来越有保障。
“健康管家”建档追踪服务
全科医生被称为居民的“健康管家”,在建华区文化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见识了“健康管家”的“本领”。
建华区文化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我市第一批组建的社区卫生中心之一,组建全科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恰好与他们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式不谋而合。
矿勘社区居民杨淑云阿姨提起全科医生便竖起大姆指。杨阿姨患有糖尿病,长年离不开药物治疗,因此她对自己的病情非常关注,但每次去社区卫生中心看病时都得把病情叙述一遍,医生难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病情,也很难给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自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为她建立了健康档案,无论哪位全科医生,在电脑中输入她的住址和姓名,便可以从电脑中立即调出她的健康档案,病情便一目了然。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服务的亮点之一,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后,每次去社区就诊,医生便及时将新的病情输入电脑,节省了居民看病的时间。
“健康管家”期待被认可
“全科医生可没那么好当,可不是想象中的仅仅出个门诊,或者上门打打针之类。要想当好居民的‘健康管家’必须要深入社区,对居民的健康乃至居家状况进行具体了解。”建华区文化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若虹意味深长地说。
全科医生作为一个平台,工作量非常大,虽然给社区居民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有时不被居民们接受让他们非常苦恼和困惑。如今,全科医生对居民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名词,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并不愿意主动接受全科医生,认为他们都是“半吊子”医生,不专业,甚至一些全科医生去小区走访,建立健康档案还屡次遭遇闭门羹,挫伤了一些医生的积极性。
提起居民的种种不理解,南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玉成苦笑着说:“起初,偶尔也会遇上不愿意配合的居民把我们拒之门外,或者隔着门做调查,有时站20多分钟才能填完档案表,回来还要做整理。现在大部分居民都认识我、信赖我,把健康交给我,这比什么都重要。”
要市民主动到社区看病,硬件设施齐全、政策引导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是要让市民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为此,我市从2006年至今,已完成五年计划培训500余人的“全科医生”培训任务。相信,随着全科医生的素质逐年提高,社区高质量医疗队伍的逐渐壮大,全科医生将会在居民心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