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7月29日讯 7月6日,绥芬河市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并邀请了200多名企业家代表和部分市民代表旁听会议。会议鲜明地提出了今后绥芬河发展的战略定位:“依托哈牡东,联接俄日韩,建设东北亚国际商旅名城。”按照这样一个战略方向,绥芬河要依托“五个优势”,做强“八个战略支撑点”,打造“五个平台”,实现“一个目标”。概括起来就叫做“5851”发展战略。
“哈牡东”,即哈尔滨、牡丹江、俄远东。绥芬河要在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战略上发挥好节点和枢纽作用;“联接俄日韩”,就是通过绥芬河口岸,打通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并与太平洋沿岸各国、中国沿海地区贯通;建设东北亚国际商旅名城,就是要在全省率先参与、进入、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大战略之中。
依托“五个优势”,即绥芬河是欧亚大陆桥上的枢纽城市;是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上的先导城市;是中俄经贸政策优化、产业集聚的开放城市;是生态优异的宜居城市;是异国风情浓郁、文化多元融合的移民城市。
做强“八个战略支撑点”,即“国际口岸”:向国际化一流口岸迈进; “购物天堂”:引进俄、日、韩等国的特色精品以及国际品牌的商品到绥芬河;“游乐之都”:将现代大型高科技娱乐设施与各国民族风情演出、体育运动、森林休闲、要塞风光等融为一体,使绥芬河成为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游客在中国的首选站和第一旅游目的地,成为东方的达沃斯和北国的博鳌;“金融重镇”:广泛吸纳国内外的金融机构进入绥芬河;“避暑胜地”:利用绥芬河夏季凉爽的气候和森林生态,为国内外企业家开辟休闲度假营地和“第二办公室”;“木业基地”:木业产品在档次和品位上实现一个新的飞跃;“新兴产业城”:在国家、省支持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上有所作为;“东北亚文化缩影”:要把能代表中俄日韩蒙等东北亚国家文化特征和文化精髓的示范性事物,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浓缩荟萃,让绥芬河成为东北亚多元文化汇聚的热土。
打造“五个平台”,即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培育绥芬河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后劲;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该市产业发展的最大承载平台;中俄互市贸易区:把中俄跨境经贸区建设推向新阶段;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成为国家面向东北亚地区开放升级的重要增长极;境外园区:在境外形成“绥芬河力量”,进一步提高绥芬河沿边开放层次和水平。
实现“一个目标”,即“建设东北亚国际商旅名城、五年再造一个绥芬河”。GDP、外贸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城镇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翻一番。
实现“5851”战略目标,干部是第一要素。随着“5851”战略出台的,还有以做实为人民服务,做实为企业服务,企业和人民评议百名领导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做实两服务,企民评百官”活动。118名官员的名字赫然列在文件上,市委书记,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纪委书记的名字列在了被评议的名单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满意领导干部”的,将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优先提拔重用;连续两年被评为“不满意领导干部”的,免去领导干部职务,给予党政纪处分,并追究主管领导的连带责任。
市委书记赵连钧说,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好坏,要让百姓评,不能官评官,老百姓说好,服务对象说好,才是真正好。“做实两服务,企民评百官”活动,就是要用老百姓这杆秤,评出干部作风的切实转变,工作效能的提高,行政行为的规范;评出政务环境的优化、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评出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评掉干部和行政机关中存在的作风飘浮、“中梗阻”、“庸懒散”等屡治屡反复的顽疾;评出个“收费最低、通关最快、功能最全、环境最优、服务最佳”的口岸城市。
“企民评百官”活动之外,该市还出台了《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和重点企业扶持办法及有关奖励激励政策》、《关于第一批减免涉企收费的通知》、《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不准”》等五个文件,措施一出,企业一片叫好声。7月25日,绥芬河市某职能部门因没有及时执行市里制定的减免收费的政策,市优化办将根据日常监督办法,给予该单位“一把手”扣分处理。这是开展“做实两服务,企民评百官”活动以来,首次开出的扣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