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3日讯 “十一五”期间,大庆市在全国首创城市“十位一体”综合救助体系,建立农村“六位一体”综合救助体系,市区最低工资、城市低保标准保持全省最高水平,社会安全指数达到9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5年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翻了一番,成为全国42个相对富裕城市之一。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十二五”期间,大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大民生”为统领,继续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满足基本民生,建设小康民生,发展现代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构建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生态和美的“五和”社会。
这是一幅290万人民翘首企盼的蓝图,描绘了大庆人未来五年的美好生活。
如何让这些目标变成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让“民生”的意义实在而具体,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更是大庆市委、市政府肩头的重任。
就业是民生建设的源头活水。“十二五”期间,大庆市将通过“充分就业”增加新饭碗。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就业领域,扩大就业容量,打造充分就业城市,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年均净增就业3.5万人,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畅通输出渠道,促进劳动力输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促进“4050”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
收入是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十二五”期间,大庆市将通过“富民工程”,让百姓鼓起钱袋子。不断完善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制度,逐步提高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和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力争分别达到33500元和16000元。同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健康是百姓幸福的硬指标。“十二五”期间,大庆市将通过“高水平诊疗”,让百姓养出好身板。着眼于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医贵等问题,将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眼病、肝胆病、糖尿病等八大特色医疗服务中心,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危重病不出市”,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到2015年,居民人均期望寿命力争达到76.5岁,较2010年增长1.1岁,领先全国水平。
社保乃民生之基。“十二五”期间,大庆市将通过“应保尽保”,织就无忧网。扩大“五险一金”覆盖范围,完善提升城镇“十位一体”和农村“六位一体”综合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优抚群体保障标准,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应保尽保。
推进实施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5868套,市区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8.1万平方米。2015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力争达到91%,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
平安是百姓的福。“十二五”期间,大庆市将通过打造“平安大庆”,给百姓安全感。深入推进“六调联动”,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开展公安机关“三基两化”建设,构建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防合一”大防控格局,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突出抓好食品、药品、交通、建筑、消防、生产、校园、矿区等八大领域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平安街道、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村屯、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健全地震灾害、洪涝灾害、生产事故、重大疫情等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