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大雨浇出城市排水四大隐忧 老管网还在超期服役
2011-08-11 09:02:45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周辰 高龙彬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8月11日讯 8日晚至9日的一场大雨给我市多个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内涝,不但一些“老”涝片仍旧,一些新竣工的路桥也加入到“新涝片”的名单中。作为一座城市的静脉,哈尔滨的城市排水管网现状如何?管网到底能经受住多大雨量的考验?新建街路地下管网为何也积水?记者经过调查揭出城市排水系统隐忧。

  一些老管网还在超期服役

  记者从市排水公司了解到,我市排水设施始建于上世纪初,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目前,划归市排水公司管辖范围的市政排水管渠共有993公里,其中,建于解放前的约27公里,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约190公里,约占总长度的21.9%。这些管网主要分布在道里、道外、南岗等老城区,属超期服役,一旦遇到强降雨即会造成部分地区排水能力受限。

  目前,发达城市和新兴城市已实现雨污分流,雨水可以直接排到江河,污水经过处理排入江河。我市自去年开始对新建城区规划地下雨污分流,但老城区受建设成本、地下空间拥堵等限制,尚无法实现雨污分流。

  据介绍,今年我市计划投入3000万元更新建成年代久远、状况老化的排水管网约217公里。

  城市管网勉强能排“中雨”

  一位排水专家说,以这场大雨的雨量,如果集中在两三个小时下,那哈尔滨的城市交通会瞬时瘫痪。目前我市排水管网的机排能力尚未达到中雨的预防标准。

  目前,排水泵站的设计机排能力为119.75立方米/秒,但实际机排能力不足80立方米/秒,远低于国家公布的城区防御中雨标准中185立方米/秒的机排标准。具体来说,先锋路地道桥的排水泵站设计机排能力为1.3立方米/秒,而实际需要机排能力为2.6立方米/秒。也就是说,遇到短时强降雨或是持续雨量较大时,雨水只能在路面上“排队”等候排出,因而形成积水。

  目前,哈市城区共有易涝片区21处,其中积水程度严重的4处,积水深度可达0.6米以上,积水排净时间在2—3小时;积水程度较严重的9处,积水深度在0.3米至0.6米之间,积水排净时间在1—3小时;积水程度一般的8处,积水深度在0.3米以下。现在,只要一下雨,抢修人员就要像消防员灭火一样,赶往各个涝片依靠人力吸排内涝。

  新路桥修好管网还是“老的”

  据了解,居民小区的排水工程施工前应在排水公司申报并接受监督,但往往是工程完工后才到排水公司办理相关手续,甚至许多施工是私接乱建,给排水管网造成许多隐患。

  自去年以来,我市大批路桥建设上马,然而路桥建设完工后,在雨季却变成了城市新的易涝片。此次大雨过程中,道外区二十道街松浦大桥引桥下形成了近20厘米的积水,过往车辆行人只能涉水而行。据排水公司介绍,该地区在建桥前也是易涝地区,但建桥后由于接收的雨量增加,但该路段的地下管网却仍是老管网,因此内涝更重。

  马家沟截流后,污水由过去的直排马家沟河改成全部进入排水管线,而管线排污标准并未增加,这使排水管线平时就处于满管饱和状态,一下雨特别是突降暴雨,出现雨水井顶盖和积水内涝也成必然。

  “多头管理”极易互相扯皮

  据介绍,排水公司主要负责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五个区的(不包含排水公司未接收的排水设施)市政排水管网疏通,内涝片(点)排涝和沿江泵站防洪抢险工作。目前,还有170余公里排水管线分别由铁路部门及大企业自行管理,还有100多条新改造街道的排水管线尚未交接给排水部门管理。按照规定,各企事业单位的自有排水管线、地下商场及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建筑物的排水设施、沿街地下商服和住户的排水设施,应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条排水管的“多头管理”极易造成部分管网因企业管理不善平时“被弃管”、内涝后又处理不善、出现问题互相扯皮等问题。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