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8月28日讯 7月,哈尔滨市批发市场白糖进货价格一个月两升,每吨上涨300-500元,最高达到8000元/吨,创下新高;市场上,一公斤散装白糖的价格达到10元钱左右,袋装白糖的价格则普遍高于每公斤12元;价格连年攀升的“糖高宗”,今夏再一次刷新纪录,并仍保持持续高位。
这个夏天,糖变得有些“苦涩”。持续上涨的价格,让“糖高宗”的戏称名副其实。
8月5日,2010/2011榨季第七批近20万吨国储糖进行了竞卖,该次竞拍平均成交价超过7700元/吨,较第六次国储糖竞拍成交均价高出了371元/吨,再次刷新历史新高。随之而来,哈尔滨周边近日白糖现货价格上涨60-80元/吨,哈尔滨一级糖报价达到8000元/吨。
糖,中国家庭饮食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曾经由国家统一调配,又最早一批完全市场化的轻工业产品,是什么在它带来的甜蜜味觉之上增添了负担?
“失踪”的甜菜中国的糖原料分为甘蔗、甜菜两种,东北地区食用甜菜糖已形成习惯。黑龙江糖业是我国机制糖的发源地,从1905波兰人建立阿城日处理350吨甜菜糖厂起,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抢着种甜菜到如今想种种不了,甜菜绝对产量的减少为糖涨价埋下了伏笔。
已成追忆,一个乡几千公顷的甜菜地48岁的宾县农民李树明是种蔬菜的好把式,去年刚刚从俄罗斯回来,目前他在宾县的100多个大棚的蔬菜几乎都提前签订了外省订单。这个从19岁开始种地的汉子,种地的经验与回忆是从种甜菜开始的。
上个世纪90年代,宾县糖厂还没有关闭,周围的很多农户都抢着领种甜菜的任务。当时种甜菜很有“甜头”,
“地可以先包,回头国家还有补贴,特别是种子还是免费的。”李树明一家每年都要种8亩甜菜,一种就是5、6年。“甜菜不能总在一块地上种,那样的话,糖份不行,甜菜得病的几率还高,3、4年才能种一茬。”“那时候种一亩地甜菜的收入相当于种两亩大地,大家都争抢着种。”
上个世纪80、90年代,李树明生活的宾县经建乡永利村5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有甜菜地。家里地多的每年要种10多亩甜菜,一亩地一般能出4吨甜菜,按照每吨甜菜出糖13%左右计算,一亩地大约能出糖5吨多。“那时候宾县糖厂还挺红火,远点还有更大的阿城糖厂,我们这些糖厂附近的农民都以种甜菜作为偏得。”“那时候,一个乡镇有一万公顷土地,其中得有几千公顷土地种甜菜。”李树明回忆。
1993年前后,宾县糖厂关闭,李树明一家六口告别了种甜菜的历史。去年,在俄罗斯务农近20年的李树明又回到了家乡。“国内蔬菜市场越来越好,我决心回来种菜。”
糖价的不断上涨,李树明也考虑过种植甜菜的可行性。“咱们省内现在的糖厂只剩几家了,我稍稍打听了一下,原来一些种甜菜的地区也都很少有人种了。”虽然种子、农药可以先赊后算,但昂贵的人工却让很多农户吃不消。“甜菜收割的时候非常费人工,翻、起都需要人,坐在大田里把一个个甜菜疙瘩“咔嗤”干净、剁掉甜菜樱子以免烂堆,再打捆、装车运到指定地点,这一连串儿活下来,确实比种其他的品种更费人工。”“我回国时间不长,一打听才知道这人工现在太贵,每个人每天要150元以上,问题是这价儿还雇不着。”最终,李树明放弃了种甜菜的打算,当年全村成片的甜菜地,只能在他的回忆中重温了。
供需缺口,是地方的也是全国的本来省内糖厂就只有几家,再加上人工昂贵且难雇,农户们自然而然回避了种植甜菜这条路。作为专门设在传统甜菜种植地区收购点的负责人,王师傅如今只剩一个人留守。“现在基本没人种了,动员也没大作用。说实话,我要是农民我也不种,太费劲,人工贵得离谱还没人干,想种也种不了。我们这个地区,现在能收上来的甜菜只有原来的1/5,到了明年说不定会更少。”
据了解,这几年,省内被外省收购的多家糖厂都纷纷开始实行机械化收割试点,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我市周边甜菜种植面积比10多年前至少萎缩了60%。城市却已经迈入了千万人口的行列,作为常用调味品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而供应则越来越紧张。
食糖供需的缺口并不只是北方的问题。中国糖业协会5日发布简报称,2010/2011年制糖期食糖生产已全部结束。本制糖期(截至7月底)全国共生产食糖1045.42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28.41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较上一制糖期减少67.79万吨。由于今年气温较低,南方甘蔗生产较为缓慢,新榨季开榨时间有推迟的可能性,这也加速了食糖供应紧张的效应,影响国内糖价走高。
中国糖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三年白糖减产。本年度国内新糖产量1045.42万吨,而消费量预计在1300万吨,供需缺口近300万吨。
立秋的“意外”“往年夏天白糖也会涨价,但一般‘立秋’之后就落了,但今年不但没落还有涨的趋势。”
经销白糖10多年的季总,接到记者采访电话的时候正在开车。作为省内最大的食糖经销商,他也因为今年立秋后糖价的持续走高而感到意外。
7月份两次涨价季总的公司从糖厂进货大包装食糖,然后自己分装小包装销往超市。“现在的进货价格已经达到8000元/吨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纪录。”说起糖价,季总的情绪有些激动。“从春天开始,进货价格每个月都在涨。4月份以前大约是每吨5000元——6000元,4月份,进货价突然涨到7600元/吨。随后基本上是每个月每吨涨100元,7月份最邪乎,一个月涨了两次,现在每吨突破了8000元。”
立秋之后持续上涨季总做食糖的生意已经超过10年,每年糖价的起伏规律已经烂熟于心,但今年他“失算”了。“咱们东北三省往年一‘立秋’,糖价立刻就能下来,今年不但没降,反而持续上升。”对于今后一段时间的糖价,季总表示仍在观察中,并对预测走势表示为难。食糖出厂后,这样的大型经销商感受到了价格的第一波冲击。“我们的利润不但没有上升,应该还在缩水,过高的价格只会影响市场的销售。”
“瘦身”的包装 据了解,截至2011年7月底,我省产糖量18.37万吨,销糖量17.6万吨,销糖率95.81%。从批发商到零售市场,食糖的价格开始直接显现于市民生活。持续上涨的糖价,让经销商们不得不动起了脑筋。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哈尔滨一些超市,发现以往最常见的500克装的白糖都悄然“瘦身”,变成了400克、350克装,但价格却未见下降。在世纪联华超市,推出的特价白糖,500克价格已经达到5.95元,绵白糖的价格更高一些,某品牌400克绵白糖价格高达7.4元。这样计算下来,每公斤白糖的价格都在15元以上。在沃尔玛超市,白糖包装也多为400克,价格也多在每公斤斤16元以上,有一款774克的白糖价格达到12.8元。
在哈尔滨市南极食品批发市场,散装白糖的价格相对便宜一些。产地为拜泉县的一种白糖每大袋(100斤)价格为400元。一些业户为了照顾小客户把白糖分装成5斤一袋,每袋价格为22元,折合每斤约4.4元。一位白糖批发大户向记者坦言,去年同期,他们在厂家发货,每大袋白糖只有310-320元,今年涨到400元。“即使是这个价位,厂家也没有多少货了。”目前,他卖的都是自家库存的白糖,每年中秋、国庆节都是用糖高峰期,仓库存货也不多。该业户还说,今年7月份以后,糖价上涨加快,货源也紧俏了。
据省糖业协会相关人士介绍,我省白糖在市场上销售特别顺畅,当前白糖属于季节性上涨,每年中秋、国庆临近时,市场进入白糖消耗高峰期,但由于库存减少,这段时期市场上的白糖量削减,这就造成白糖价格一路走高,加之全国糖价高企的大环境,糖价上涨较为明显。
另据了解,我省甜菜收购要在9月份以后开始,之后糖企开始压糖,待新糖下来后,白糖紧俏局面将会有所缓解。
“遥远”的期货对于很多市民来说,“白糖期货”大概都是第一次听说。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竟然会掀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波涛,家门口仓买内销售的白糖,竟然与巴西的糖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被计划”的历史,让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白糖早已成为完全市场化的商品。
采访中,几乎所有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的提出了相同的观点: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国际白糖期货的影响和人为炒作的因素。从广西某糖厂驻哈储备库负责人的岗位辞职的刘先生向记者透露:“糖价的持续走高,如今连创纪录,白糖期货的国际影响应该是个因素。”
中糖协5日发布简报称,2010/2011年制糖期食糖生产已全部结束。本制糖期(截至7月底)全国共生产食糖1045.42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28.41万吨,其中甘蔗糖产量较上一制糖期减少67.79万吨。此外,同在8月5日,2010/2011榨季第七批近20万吨国储糖进行了竞卖,该次竞拍平均成交价超过7700元/吨,较第六次国储糖竞拍成交均价高出了371元/吨,再次刷新历史新高。
一位白糖期货分析师表示,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糖价高企下,国内食糖需求量仍然保持稳定,减产导致市场供应存在缺口。因此,国内糖价在国际糖价承压、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等利空因素冲击下仍能保持稳步上升。上述分析师认为,国内糖价在消费旺季中抗跌性较强,预计月饼生产高峰结束前糖价将有继续走高的可能。
期货是“明”摆着的大环境,而人为炒作则是“暗”地里最“民间”的声音。食糖经销商季总透露:据我所知,南方有一批人集资垄断食糖,囤积抬价,人为炒作白糖市场。“我和南方食糖大厂有合同,但近几年,让他们保障我每年100-150吨都十分困难,这太不正常了。”
人为炒作、游资推手,仍然是业内人士没有得到证实的猜测,但调节市场、平抑价格一直是国家相关部门不遗余力的目标。面对糖价上涨,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处长刘宏全近日在中国糖业协会会议上表示,过高的糖价不会长久持续,国家将通过投放储备糖以及进口原糖等手段,视供求情况择机实施调控。
8月22日9时至16时,总量为20万吨的第八批中央储备糖以竞卖形式投放市场。在经历过去半年来的一路飙涨之后,糖价涨势放缓,开始出现回调的迹象。8月19日郑糖1201合约期价大幅下挫,收盘价7269元/吨,较18日下跌130元/吨。
这是降价信号还是暂时现象?业内业外都在拭目以待。无论如何,获得甜蜜“减负”,是大多数人都盼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