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评论:为“生命奇迹”欢呼 为“安全至上”呼唤
2011-08-31 08:55:5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昨天早晨,七台河“8·23”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取得重大进展。19名被困矿工安全升井,被困时间超过160小时,全部存活。至此,这次事故被困的26名矿工,已有22名成功获救。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采取一切措施,带着责任和感情,千方百计、全力以赴救援取得的辉煌战果,是井上救援人员、井下受困矿工,不抛弃、不放弃,共同创造出的生命奇迹。

  生命的奇迹,来自于生命高于一切的崇高理念。就在事故发生当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连夜从哈尔滨市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明确提出要求:“当前,第一位的是抢救被困矿工的生命。要统一指挥、高效运行,要全力施救、科学施救,尽最大努力,解救被困矿工”;“要以救人为第一任务,集中力量,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代价,尽最大可能挽救被困矿工生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立即研究部署,并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整个救援过程争分夺秒,措施科学有力,方法直接适用,投放的救援力量到位有效。目的只有一个——救人,用最快的速度救人,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可以说,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在这次救援中得到了最生动的展现。

  生命的奇迹,来自于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强意志。回顾前一段的救援,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一波三折。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按图纸从3个位置钻探“生命通道”均告失败,井下积水量远超想象。钻孔打通“生命通道”寄托着被困矿工和家属及所有人的希望,救援人员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歇人不歇机,直至28日22时30分,多次重新定位的钻孔,打至被困矿工可能所在的采空区,实现送风供氧。正如现场的一位救援人员所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所有的救援奇迹都是这样发生的。”客观地说,每过一天,被困者生还的希望值都会大大降低。但我们看到的是每过一天,救援的力量不减反增。19名被困矿工,在生命的极限上,在艰险的困境中,更是不抛弃、不放弃,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所有关爱自己的人、所有尊重生命和守护生命的人,坚持到奇迹的发生。

  生命的奇迹,来自于比黄金还贵重的人间真情。事故无情,人间有爱。透水事故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只要是能尽上一份力的单位和部门都行动了起来,交警维持交通通畅,医疗人员日夜守护,供电部门全力以赴。一线的救援人员带着对矿工亲兄弟般的深厚感情,以最快的速度施救,真正做到了对生命负责、对矿工家属负责、对社会负责。在施救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场景让人难忘。通过敲击管具发出“生命呼唤”时,救援人员轻轻跪在地上,趴下身体,小心翼翼地戴上听诊器,按在管子上仔细听,每个人的呼吸似乎都停止了,生怕漏过哪怕最细微的声响。在最困难的时候,井下的矿工也是互相帮助,互相抚慰,互相鼓励。爱能给人信心,能给人勇气,是爱支撑了生命,是爱拯救了生命,是爱创造了奇迹。

  这次煤矿透水事故救援工作,所创造的生命的奇迹,让人们感动,让人们振奋。生命的奇迹创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不抛弃、不放弃,对生命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理念与精神……这许许多多都值得我们去赞美、去讴歌,更值得我们去总结、去思索。

  每一次矿难救援的成功,都是一次全民的“节日”;每一次矿难的发生,都是一场全民的噩梦。救援中,那许许多多值得大书特书的理念与精神,恰恰是矿难发生前被忽视、被遗忘的。应当看到,已经发生的矿难,相当一部分都是责任事故。所谓责任事故,换个提法就是如果按规程操作,完全可以避免。如果能够把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对生命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理念与精神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如果能够把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到生产实践之中,如果能够把安全制度、安全规章、安全监管,不是当成墙上的“装饰品”和失职渎职者的表面文章,许多矿难本就不会发生。

  当我们为生命的奇迹而欢呼、为救援的成功而感动的时候,更应该反思如何尽最大努力减少和杜绝灾难。诚然,煤炭开采作为公认的高危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生产技术应用水平还不是很高,生产管理水平又相对落后,完全彻底避免灾难的发生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尽最大的努力呵护生命,防患于未然,必须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