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你不是舍不得拿好几万块钱买发电机吗?那你就把钱存起来吧!”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建国村村渔民杨占胜笑眯眯地对媳妇说。“我是心疼啊,可不买发电机咱家鱼塘的鱼不得全死了?”杨占胜媳妇怀疑的问。“电业局改造了咱们村的供电线路,咱家给氧泵现在嘎嘎好使。”杨占胜给媳妇吃了定心丸。
9月4日,哈尔滨第二电业局电力作业人员对10千伏迎宾线陈家分的国网直供农村线路进行改造。从前迎宾线陈家分供电的建国村因地处偏远,用电负荷不是很大。2007年,大唐电厂的投运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建国村凭借湿地资源从原先简单的种植业转型打造“鱼米之乡”。10余年未进行过更新改造的线路,杆高和线径都不能满足鱼塘供电需要,迎宾线陈家分改造完毕,标志着哈二局完成了今年国网直供农村配网升级改造的全部工程。
4点钟天还擦着黑,住在单位的职工们就起床赶赴施工现场。在一个渔池群附近,大家发现给氧泵正在工作,早起的渔民王富说由于电压不稳,村里的渔民都要分散时间给氧,白天最后一次给氧到9点钟结束。哈二局负责指挥的西郊供电局局长赵喜东立刻与调度中心取得联系,延时到9点再停电施工。现场的大队人马就地安静的休息、等待。王富打探地问:“你们这么早来俺们村干啥活呀?”“国家电网公司直接投资改造你们村的供电线路,以后你们就不用分散时间给氧了。”听说电业局的人是来给改造线路,王富乐得合不拢嘴。
9点钟准时开始施工,施工场所在渔池边上,狭窄的小坝埂上还种了各种蔬菜和果树,加上齐膝深的蒿草,深一脚浅一脚,行走特别不便,更别提在这种环境下搬运材料,登杆换金具,放线、拽线、吊线了。经过艰苦作业,14点50分,更换25个横担、2570米导线的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施工人员比计划时间提前半小时送电。
送电后,渔民杨占胜立即启动了自动给食机开始喂鱼,他高兴地说:“以前400个渔池同时启动给氧泵,就要烧坏变压器了。不给氧,天太热鱼受不了,有的养鱼户就买了发电机,自己发电。我和媳妇商量也要买一台呢,媳妇舍不得花钱,你们一改造电压稳了,就不用买了,太好了。”
据了解,国网直供农村配网升级改造开始后,哈二局投入资金3000万元,先后出动数百名作业人员,连续多日克服临时征地、湿热天气等困难,全面提高36个村屯、近2万户居民的供电可靠性,保障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彻底解决新农村建设与电网建设不相适应的供需矛盾,让家家户户都感受到电力部门服务“三农”的真情和电力企业对农民兄弟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