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新华时评:打牢基础 粮安天下
2011-09-09 09:21:1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宜军 邹大鹏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哈尔滨9月8日电(记者徐宜军、邹大鹏)秋收在即,农业部等部门的专家近日综合分析认为,全国粮食产量有望实现“八连增”。有“中国大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近日传出的好消息为此提供了有力佐证:这个省2011年粮食总产有望突破57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75亿公斤,实现“八连增”。

  粮食足,天下安。粮食生产的喜人形势,为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而喜人形势背后,除了“人努力”“天帮忙”,更有党和政府“好政策”的强力支撑。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从2004年至2011年,党中央连续8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商品率达80%以上的黑龙江省为保证粮食生产,近年来全力以赴强化现代农业基础。在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产作物的同时,黑龙江省在培育“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四大现代农业要素的同时强化深耕细作,普及水稻旱育稀植等技术,推动现代农业相对成熟的垦区农场与相对落后的地方村镇进行“场县共建”,以代耕、代种、代收及承包经营等改变生产关系,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释放粮食生产能力。

  尽管如此,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粮食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加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病虫害加剧,既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内忧外患”,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也使粮食增产难度加大,粮食生产一刻也不能放松。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探索新型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和鼓励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促进粮食生产走上节水、省地、低耗、优质、高产、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加大对粮食主产的政策保护和补偿力度,努力构建起粮食稳产增产的长效机制,中国农业才能托稳十多亿人口的饭碗,为国家发展打牢根基。

责任编辑:王凌霞

【专题】加快农业产业化 建设现代大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