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大兴安岭
搜 索
塔河县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纪实 给干部参赛权
2011-09-19 17:44:33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树和 唐国忠 朱景荣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

  近年来,塔河县委不断加大和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重能力实绩,完善程序方法,创新竞争载体,改进考评工作,切实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特别是推出的“公推差选”和“公推直选”选拔用人方式,有效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他们的有益探索得到了省委组织部、大兴安岭地委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全省地市县典型在全省介绍了经验。

  走近塔河,处处充满着生机和活力。一次次干部选任工作的创新性实践,让改革发展的塔河变得不再平静。

  今年5月,经过多轮角逐,以“公推直选”崭露头角的3名医院副院长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干部使用一律聘任制,3年一个聘期。

  从“双推双考”、“公推差选”领导干部模式,到今天的“公推直选”创新方式,塔河县用干部“透明”,此次“公推直选”领导干部,是塔河县扩大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用人行为试点工作的又一新成果。

  “公推差选”、“公推直选”——让干部选任工作走进阳光

  “公推直选”,这是塔河县委选拔干部的进一步尝试。透明、彻底“晾晒”在干部群众监督之下。职工群众服气,各级干部们工作有了激情和内在的动力,看到了希望。

  塔河县运用“公推差选”和“公推直选”的办法,就是用群众的选票、组织的考察、县委的把关,公正地把德才兼备、人岗相适、注重创新、重视基层的干部提拔到重要的领导岗位上来,树立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通过这几次的公开选拔,全县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公开选拔任用干部的方式和方法,特别是在干部考核时,对各个评价项目采取的“量化”考核方式被广泛采用。

  2008年10月,塔河县被省委确定为全省14个“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用人行为”试点之一,为全县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组织部门通过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结合试点工作要求,对提名、推荐、考察、任用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形成了“三提名”(组织推荐提名、领导干部及群众举荐提名和干部个人自荐提名)、“四差额”(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全程公开”的“公推差选”干部的方式,并先后进行了3次验证。


  前后3次“公推差选”,面向全县广大干部,针对重要部门的重要岗位。

  2009年的“公推差选”时,拿出了县财政局局长、盘古贮木场场长、县委政研室主任、依西肯乡党委书记等11个重要的正科级岗位。

  2010年“公推差选”了县医院院长和工信局局长2个职位。

  2011年3月“公推差选”11名正副校长。这几次“公推差选”,涉及的职位多,人员涉及面广,面向全社会进行推选,有利于发现人才。

  今年5月,根据县医院副院长缺职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医院副院长的专业性强,对干部的任职要求特殊的实际,在医疗卫生系统内部进行选拔。为把专业技术能力强、有一定领导经验并且得到广大医护人员公认的干部选拔出来,县委决定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拔3名副院长。投票时,专门设立两个投票间,避免了场内互相沟通,打招呼的弊端。

  由纪检、组织、编办、卫生、人保等部门组成资格审查领导小组。召开医院全体职工大会进行民主推荐,在推荐得票率达到30%以上的人选中,经资格审查小组审查和公推直选领导小组审定后,确定4名差额候选人。竞职演讲后,全体与会职工在独立划票室划票,当场确定3名副院长候选人。经考察,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拟任职岗位。

  3次“公推差选”和1次“公推直选”,使塔河县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在用人导向上公正,在用人程序上公开,在用人机制上公平,在群众反映上公认。

  “公推差选”、“公推直选”——让干部选任工作风清气正

  用人导向上体现公正性。把公正作为重要的用人导向,就是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最佳途径,依靠公正,就能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

  夏涛原任县旅游局副局长,工作兢兢业业,不事张扬,能力出众,2009年参加“公推差选”县旅游局局长,上任后全面推进全县旅游业的发展,建设了鄂伦春风情旅游区、开库康旅游度假区、瓦拉干休闲度假村,编制了《鄂伦春风情旅游区修详规划》,广大干部群众认可。2010年公推差选县工信局局长时,一路过关斩将,票数始终第一,最终顺利当选。

  丁兆兴在任依西肯乡党委副书记时,抓工作有力度,抓作风有手段,抓民生得信任,深受群众的欢迎,也赢得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的认可。2009年4月,通过“公推差选”,丁兆兴在11名人选中脱颖而出,当选为依西肯乡党委书记。

  注重面向基层,重视一线的导向。公选中,来自基层一线报名和当选的干部占大多数。

  孙永林在盘古镇场一线工作了12年,多次被评为优秀科级干部,班子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子,得到了县委的认可和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参加二十二站林场党总支书记的公选中,深得干部群众信任,走上了书记岗位。

  用人,突出公开性。“公推差选”和“公推直选”过程中,各种信息无保留的“全程公开”,全面破除“神秘感”,解除“不信任”,实现了“全透明”。

  选拔程序、内容,一律公之于众。对空缺职位信息,提名情况,民主推荐、测评结果,考察对象情况,考察、酝酿结果,票决结果和拟任人选情况等全部内容在确认无误后予以公开,进一步扩大了干部群众的知情权。使每个环节被差下来的人选,都下得明白,下得服气。干部职工群众,从心里消除了对这些“神秘环节”的猜忌。

  在“公推直选”中,则层层监督下,进行当场唱票、当场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


  “公推差选”、“公推直选”——干部选任工作公信度提升

  选人用人的各个环节置于党委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在群众认可上把握公认性。公选,就需要得到包括干部和群众在内的全社会的认可,没有社会的公认,公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塔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方中说:“在塔河县选拔干部要严把‘三道关’,即群众认可关、组织认可关、部门认可关。这三道关过不去,想提职门都没有。所以也带动了各级干部更加注重自身学习、修养和能力的锻炼及培养。”

  干部任用上有个“三提名”,其中的一项就是群众提名,群众的公认不公认就成为干部能否得到推荐的全部因素。即使是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的干部,经过民主推荐大会进行民主推荐结果达不到相应要求的,也不能作为考察人选。

  而且,在考察时,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面,从群众的口中得到更加翔实、准确的信息,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发现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干部任命后,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得到群众的公认。对于考察材料不真实的追究考察人员责任,同时规定向县委常委会提交考察材料时,必须提交考察组人员姓名。对存在较严重问题的,组织、纪检监察、政法、计生等有关部门有权一票否决,有效防止了干部考察不实、不细的问题,防止“带病提拔”。

  “十二五”期间,营林生产成为林业生产工作重点,在选派生产一线干部时,县委充分发挥干部的专业特长,将工作踏实本分、不事张扬,毕业于南京林学院营林专业的县委政研室主任吴晓虹调整到沿江经营所任书记;5名有着木材加工、食品加工专业技术的干部选调到工业园区任职。近几年,30名干部被提拔、调整到营林生产主战线。

  阳光赛马,赛出发展生机。选任干部工作机制的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从社会公论上,从干部的精神状态上找变化。在选人用人标准上,进一步破除了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旧观念,出现了大胆使用优秀年轻人才的新变化;在选人用人的方式上,破除了封闭式选人和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旧观念,出现了人才资源部分由市场配置和流动的新变化。凭群众公论识别干部,重实绩使用干部,以竞争选用干部,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和正确的用人导向。实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

  “公推差选”、“公推直选”选拔干部,激发了塔河县干部工作热情,各级干部才思涌动,积极投身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大潮,带来了发展的巨变。

  一项项重点工作的率先突破,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9亿元,是“十五”期末的2倍,增长15.6%。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9425万元,是“十五”期末的2.4倍,增长42.9%;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实现6412万元,是“十五”期末的3.4倍,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592元,是“十五”期末的1.57倍,增长8.1%;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5553元,是“十五”期末的1.55倍,增长15.1%。

  上半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非公经济税收增幅再次刷新历史,分别达到51.5%、150%和96%。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亿元,增长13.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6958万元,增长5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4196万元,增长5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266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567元,增长20.6%。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塔河县将继续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积极培养造就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持续激发广大干部的创造激情和创新活力,努力推进全县跨越式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