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者亲历殡葬工作 这一天,送28位逝者“远行”
2011-09-20 09:27:2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丛明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0日讯 这里是一个人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地方——在这里工作让人敬而远之。然而,当记者协同殡葬服务人员送走28位逝者的最后一程后,死亡已变得不再可怕,而对这份职业的敬意却始终无法抹去。

  18日6时30分,科研路22号,西华苑殡仪服务中心。所有人早已各司其职,为遗体化妆、在悼念厅内播放哀乐、布置鲜花、挽幛。

  接待员 深夜也要到停尸房检查冷藏柜

  接待室内有8个人,24小时轮流值班,除了接听电话、通知灵车司机接送遗体外,还要向逝者的亲属介绍殡仪流程,根据亲属的要求,将逝者的遗体送到守灵居或冷藏间。翻开登记簿,当天要为28位逝者送行。

  守灵居内,接待员张爱东默默地端上一杯热水——面前的这对年轻夫妇已经守着孩子的遗体坐了一夜。4岁的孩子在两年前被查出白血病。夫妇俩卖掉房子和全部家产,却无法留住孩子的生命。张爱东不知道说些什么,终日与悲痛和噩耗相连,他懂得用一些细微的举动减轻逝者亲属的悲痛。

  冷藏间近3000平方米,两侧摆放200余个冷柜,外面的液晶数字显示的是温度。走在中间长约50米的空旷通道上,人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张爱东说,害怕吧?如果赶上天热的时候,这里的气味会让你几天吃不下去饭。

  化妆师 把美丽留在火中绽放

  走过冷藏间通道,进入一间方厅。这里停放着当天要和亲属告别的逝者遗体。曾令国在这里为逝者化妆,让生命尊严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在28位逝者中,有6位的亲属没有提出这项要求。因此,化妆师要在3个小时内完成为22位逝者化妆的任务。

  老曾今年40多岁,原来在一家科研所工作,后来单位搬到外地,已经成家的他就选择了当殡仪馆化妆师,成为西华苑内唯一的遗体化妆师。他爱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大半年不允许他进屋,更别说亲密接触了。后来,老曾在一次全国的行业内部比赛中获得第三名,也开始逐渐被妻子接受。

  当天最后一位需要化妆的逝者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嘴角往外流淌着液体,有些刺鼻的异味。在消毒净面、合嘴闭眼后,开始修眉、打粉。十几分钟后,逝者的脸从苍白干瘪变得安详沉静,连嘴唇也变得红润自然,看上去就像睡着了一样。化妆前,记者从工作台上拿出一副一次性手套递给老曾,却被他摇头拒绝。老曾说,总感觉这样对死者不太尊重,如果逝者不是患传染病死亡的,他连口罩也不会戴。

  虽然从没人欣赏他的作品,但老曾心里很淡定,“不论化成什么样,很快就会被火化掉。我就想让家属在告别时心里能好受点,让逝者给亲属留下美丽的最后一面,漂漂亮亮地进天堂”。

  礼宾队员 每一次起灵,需要迈70步正步

  负责起灵的是服务中心的礼宾队员。12个人大多是专业军人。最小的是21岁的袁慧龙,标准的“90后”。提及选择这个工作的原因,袁慧龙说:“这有什么啊,总得工作啊。”根据丧属的要求,起灵的人可以是四到十二人不等,袁慧龙等人每一次抬起灵柩,需要庄重地迈出70步正步,才能将逝者送上灵车。这样的动作在一天就重复了二十几次。

  火化工 弥补机器万分之一的故障率

  灵车驶进哈平路殡仪馆。伴随亲人的哭声,两具放有遗体的纸棺被抬进火化区。这是今天被火化的最后两位逝者,其中一位就是那个因白血病去世的孩子。火化部主任高龙胜特意安排了“高化”,用拣灰炉会比平板火化机火化的骨灰更完整,纯洁度也高。

  火化区内闷热异常,粉尘飞舞,五米多高的墙上开着扇气窗,是这里唯一的排风设施。火化炉前不允许外人靠近,不仅是怕亲属伤心,也是为安全考虑。炉前温度明显增高。记者和高胜龙通过观察口监控遗体火化。在遗体的软组织不存在后,还得继续火化十几分钟,才能确保骨灰的纯度。骨灰从炉内推出时,炉板已做了降温处理,但温度依然很高,手臂放在上方30多厘米高,汗毛就被热得蜷曲。高胜龙说,要把拉链等金属品拣出来,确保给丧属最精纯的骨灰。作为火化工,常常要缩短降温时间,为此很容易把小臂烫伤。

  机器总会出现故障,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几率。然而这在火化区内是绝对不允许的。除了备用电源外,火化工随时要保证火化机能正常运行。去年一台机器在工作时发生故障,喷油管线堵塞,高龙胜硬是用嘴吸出了堵塞物。

  忌讳 不和别人握手

  11时许,28份逝者骨灰先后交由亲属寄存。整个殡仪程序结束。开朗的老曾将记者从另一出口送到门外,他说通常不会让非行业内的人在这里走“回头路”。他也没有握手,因为“干这个职业都忌讳握手”。当然,也不会说“再见”、“有事来找我”这样的告别语和客气话,怕别人觉得晦气。

  虽然如今社会对殡葬行业的偏见已有所改变,但行内人对外说起自己的工作,依旧还是“民政局”或者“事业单位”。自从参加了这个职业,就必须要遵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正月不去人家拜年、不参加朋友的喜事……这些业内人约定俗成的忌讳,其实来自于担心外人对此有所忌讳。

  由于工作原因,在这里工作的人还会找一些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有的女员工抽烟喝酒,比男人还要厉害;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员工们也会烧些纸钱;在吃饭的时候,大家会互相开开玩笑,讲几个笑话……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