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9月22日讯 “我女儿上初三,每月的教育投入大约是1500元左右,占我家庭经济收入的三分之一。若再加上女儿吃喝穿住行等方面的费用,就得超过2000元。”对记者说这番话的张女士,是齐齐哈尔市某医院的一名护士。张女士的爱人在企业工作,两口子每月收入共计4000多元。孩子各项费用支出占家庭收入的一半,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多年承袭下来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教育对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教育消费是每个育子家庭不得不面对的大事。日前,国家统计局齐齐哈尔调查队对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40个社区,180户有在校子女的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城镇居民家庭子女教育问题”调查,对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子女的教育支出、参加文化课补习及文体兴趣班情况等进行全面梳理和细致分析,结果显示:当前,齐齐哈尔市学生课业课外负担较重,教育费用支出过高,超六成家庭表示难以承受。
家长在教育消费上不惜重金
家住建华区玉坤小区的程先生,随着儿子顺利考入实验中学,终于可以松了口气了。在儿子初三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数学、英语、物理成绩,程先生给儿子请来家教。儿子学数学每堂课70元,一个月8节课,仅这一个学科,程先生每月就得花去560元。他说,初三下学期光给儿子请家教补课就花了近五千元。
不难理解,每个家长希望孩子取得理想成绩,顺利考上理想学校的迫切心理。而孩子接受多种补习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育消费的支出。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的家长认为,教育消费支出过高、难以承受。有超过三成的家长认为,教育消费支出过大是眼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调查数据上看,我市城镇居民家庭子女年教育消费支出在4800元以内的占33.3%,4800-7200元占31.7%,7200-9600元占15.0%,9600元以上占20.0%。有47.2%的城镇居民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收入的三成以上。从调查结果看:高昂的教育费用已经成为有适龄子女家庭的一项沉重负担。
搬迁、陪读使教育投入不遗余力
“咱孩子不能出国留洋,可是上市一中、实验重点中学还是去得起。”一位家长说。生活中,不少家长认识到孩子受教育程度与将来的社会地位、个人收入的关联性,从而在教育投入上不遗余力。有的家长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重点学校就读。有的家长不但要在经费上大量付出,同时还在精力上大量投入。调查中,存在大量家长陪读现象。有的家长晚上坐在孩子身边陪读,一直守到孩子上床睡觉;有的是跨区择校后不惜搬家,购买或租住学区房举家陪读;有的是在课外补习时陪孩子一起上课,甚至为孩子记笔记。
“非义务教育支出”导致教育成本骤增
家长让子女参加多种补习班、培训班和兴趣班,致使家庭中教育消费支出不断增加。调查结果显示,非义务教育的学杂费支出,是拉动城镇居民教育支出攀升的主因,培训费、补课费等支出,致使城镇居民教育支出迅速攀升。2010年,齐齐哈尔市城镇居民人均义务教育支出为22.31元,而非义务教育支出达172.08元,是义务教育支出的7.71倍。我省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义务教育支出为34.98元,而非义务教育支出达120.69元,是义务教育支出的3.45倍。我市城镇居民的非义务教育支出高出全省42.6%。调查显示,齐齐哈尔市有适龄子女的城镇居民家庭54.5%的孩子参加文化课补习班,另有34.5%的孩子参加费用更高的文体兴趣班。这部分非义务教育支出直接导致了教育成本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