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5日讯 进入9月,各大高校相继开学,又有一批新生离开家,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活。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离开校园进入职场。当他们开始全新生活的同时,也使其中大部分家庭面临一种新的生活状态,就是“中年空巢”。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及子女出国留学的日趋低龄化、异地求学和异地工作等情况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年父母在子女离家后会感到失落、焦虑,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空巢老人”现象,正逐渐呈现出“中年化”趋势。
孩子走了家里空了———家长很郁闷张女士的孩子彩虹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前几天张女士夫妇把孩子送到北京上学。回来后,张女士感觉家里空落落的,整天没精打彩,甚至很失落,常常在孩子的房间里独自一人掉眼泪。现在张女士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北京的女儿打长途电话,有时甚至一天早中晚打3次电话,却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张女士表示:“彩虹这孩子从小就没离开过家,刚到北京学习,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我不是空虚,工作的时候我也不会惦记着她,但是下了班回到家里,我就会想:孩子今天过得好不好之类的事。我想知道她每一天都过得是否开心。她过得开心、快乐,我也就开心、快乐了。”
吴女士和爱人经营着一家化妆品公司,女儿小敏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入了大连理工学院。半个多月前,吴女士和老公开车送女儿小敏去大连理工学院报到。然而安顿完孩子回到哈尔滨的家里后,吴女士却突然感到无所适从了。以前女儿每天补课她都是开车接送,孩子上课她就在外面等。现在女儿考入大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后,吴女士突然感觉到“家空了,心好像一下子也空了,整天除了忙生意以外,也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了。”据了解,她和老公刚把孩子送到大连回到哈尔滨后的第一个双休日,吴女士就乘坐火车再次来到大连看望女儿小敏,这次她是一个人去的,上了火车后才给老公打电话告诉去大连看女儿了,老公说她不应该刚回来再去,担心影响女儿学习,孩子也没什么事,不应该去。而她却感到自己不放心,为了孩子应该再去学校看看。
据了解,类似张女士和吴女士这样的“中年空巢”家庭在我市还有很多,“心里总是惦记孩子”导致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波及到了一些家庭和工作单位,这种现象也已经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
关心过多压力很大———孩子很纠结彩虹告诉记者,“老妈打电话无非是询问:今天干什么了,过得开不开心,多吃点有营养的东西,好好照顾自己,作息要规律……这些类似的话,我都能背下来了。”有几次,彩虹接到妈妈的电话时正在上课或者正和同学们在教室自习,就不耐烦地告诉妈妈“我正忙”,便匆匆挂断了电话。从那之后,妈妈不再直接给她打电话了,而是改发短信了。
“有一天,我妈给我发了一条信息,内容是:‘有时间吗,我给你打电话聊一会儿,行吗?要是忙就算了,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彩虹说,“我看了一乐,心想:我妈这策略变了啊。但是随后心里又特别难受,感觉特别后悔和内疚。”彩虹说:“我不明白,我妈为什么老是给我打电话。我觉得她在情感上开始依赖我了。这么一想,我倒挺担心的。我希望我不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能过得开心、快乐。”
就职于上海某国企的小刘,被派到南非工作。最近回家休探亲假的他戏称,自己经常接到老妈的“追命电话”。
小刘2008年参加工作两个月后就被派到南非做一个项目,如今工作已经快三年了,回国休假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4个月。
“我刚出国那会儿,老爸、老妈每隔两三天就打一个电话,每月话费经常过千元。后来,我让他们学会了网上聊天,这才好了。”小刘说。
现在,每周六晚上小刘都会和爸爸妈妈在网上视频聊天,每次聊天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要是赶上我临时加班或者和同事出去吃饭喝酒回来晚点,老妈的电话肯定就追来了,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事了,催我赶快上网跟他们聊天。”小刘嘿嘿地笑着说。
“我一开始还以为就我妈这样,后来跟年轻的同事聊天才知道,原来大家的爸妈也都是这样。”小刘说,“不过我现在已经很少烦了,毕竟他们也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我希望我能尽快回国,孝敬他们二老,虽然他们今年才50岁。”
转移重心丰富生活———专家来支招针对“中年空巢”现象所表现出来的对家庭的影响,心理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杨艳杰分析认为,刚刚进入“中年空巢”阶段的父母容易产生分离性焦虑感,一方面担心子女是否能够适应独自生活,另一方面是父母暂时无法接受与子女分离的状态。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黑龙江大学教授曲文勇介绍说,当前部分家庭夫妻双方进入“中年空巢”期的平均年龄通常为45岁至50岁,这比以往的“老年空巢”提前了将近15年的时间。解决“中年空巢”出现的焦虑、抑郁等表现,从行为层面上的干预是最为有效的。出现焦虑情绪的家长应当克制自己主动联系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可通过培养各种情趣、各种业余爱好等方式将自己的空余时间填满来转移关注焦点。另外,父母每天给孩子打电话等行为,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之感,但同时又容易使其产生内疚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父母走出焦虑、抑郁等困扰。这种行为是拖延、回避问题的表现,对解决问题并无帮助。其实,只要父母注重培养分离意识,稍微克制一些情绪、转移焦点,这一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曲文勇说,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离家在大学学习期间的4年时间,把自己的生意或事业做大做强,因为自己年富力强,有时间、有经验,完全可以让事业来个二次腾飞。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父母也可以集中精力把工作干得更出色,同时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的爱好和专长再次捡起来,培养一些高雅的兴趣,好好享受生活,大家会发现,生活原本可以更加滋润,也可以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