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平凡土地上的奇迹——甘南县兴十四村掠影
2011-10-07 21:35:38 来源:东北网  作者:强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资料图。

村头宽敞整洁的大路正将村民们引往幸福。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这里是龙头岭电视连续剧的拍摄基地。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东北网10月7日讯 (记者 强锐) “南有华西村,北有兴十四村”,国庆黄金周期间,记者来到闻名遐迩的“龙江第一村”兴十四村感受别样的假期。

  进入兴十四村,眼前是宽阔的马路、整齐的树木和新建的标志性建筑,而想象中的农家小院、荷着锄头的种田人、猪圈鸡舍,在这里全都看不到。

  车在兴十四村的广场停下,放眼望去,广场由白、红、绿三色组成,白的是路面、景观造型和大理石柱,红的是成排的别墅房的房顶,绿的就是草和树了,虽然农村的草和树一般都很多,但这里的草和树都是景观植物,和城市里用的是一样的。


  广场上有许多健身器材,和城市里居民区中的一样,记者随即和一位坐在运动器材旁边的军官聊了几句,看到他身上戴的名章上写有吉林市武警的字样,才知道他是借着探亲的假期特意来到兴十四村游玩的,他说感觉这里建的特别不错,是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兴十四村是1956年由山东移民组建的一个自然村;1981年,兴十四村实现了住房砖瓦化;1982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彩电村;2002年以来,兴十四村投资建设花园式单体村民别墅,成为了一个别墅村。经过两代人的耕耘,他们把一个资源匮乏的贫困村建成了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农村新貌为一体的综合农业旅游区。

正在兴建的多层住宅楼。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走在兴十四村宽敞的大道上,心情格外舒畅。路上记者与一位路过的农民张洪来随意攀谈起来,他说家里有150亩地,种的大豆、玉米、稻子,谈起今年的收成,老汉的脸上尽是笑意,感觉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休闲场所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看到要拍照,小娃娃冲着镜头驻足张望。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广场的尽头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村史展览馆,是兴十四村最主要的景观点,展览由实物和图片组成,展现了兴十四村人几十年的奋斗历程。

  参观了一圈,回到接待大厅,记者与展览馆的接待负责人陈利艳聊了起来。她是土生土长的兴十四村人,据她介绍,村民吃粮、吃水、小孩入托、学生上学等10项全都免费,村民实行退休制,享受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待遇。据介绍,兴十四村的别墅有136栋,现在还有在建的多层住宅楼。陈经理说,虽然有了别墅,但是兴十四村的村民并没有离开原有的农村生活习惯,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有两套住宅,夏天的时候住在老屋里,这里可以养鸡、养鸭、晒包米,而冬天的时候住别墅,因为有集中供热。

  勤劳的人们,平凡的土地,惊人的奇迹,在这里一并得到了展示。说起兴十四村的未来,陈利艳兴奋的说:“相信在付华廷书记的带领下,十二五期间的规划都会实现!”

兴十四村学校,小学部和中学部都在这里。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花园别墅的入口处,草地、喷泉、红屋顶、白墙壁相映成趣。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兴十四村经济腾飞的象征。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兴十四的人们勤劳、勇敢的拓荒精神的象征。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别墅群。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村委会在村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张贴栏。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展览馆外部。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展览馆内部陈列着兴十四发展的历史照片。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几乎原始的生产状态。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这是当时村里仅有的一台拖拉机。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展览馆里展示了当年几乎原始的生产状态。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当年兴十四村人住的就是这样条件简陋的茅草屋。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展览馆内部。东北网记者 强锐 摄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