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0月8日讯 两年前,哈市有关部门积极倡导“净菜上市”,即要求秋菜在产地要采取除泥、除烂叶、除须及包装等措施,力争实现净菜上市率达到60%,以减少泥土进入主城区。“十一”长假期间,记者走访哈市部分街巷、居民小区看到,“毛菜”上市仍普遍存在,很多运菜车周围依然散落着被人扒掉的白菜帮、大葱叶,其中还夹杂着大量泥土。记者所到之处,只看到一处秋白菜销售点实现了“净菜上市”。
又是“毛菜”进城时
10月7日7时30分,保洁员老孙在道里区安德街已经忙碌了好一阵子。他一锹一锹地把地上成堆的葱叶、白菜帮铲起来倒在小三轮车上,再运到附近的垃圾间,如此动作,一个早上要重复数十次。老孙说,自10月5日秋菜集中上市以来,“毛菜”产生的黄叶、菜帮遍地都是,他的工作量明显增加。
10月6日,绥化市西长发镇菜农李影夫妇用一天时间,把3000多公斤葱按斤数打好捆。两口子日夜兼程地赶赴道里区安德街早市占好摊位,已是7日凌晨3时。5时30分,天刚擦亮,李影便从自家的农用车里爬起来。6时,早市上的人多了起来,买葱的人逐渐聚拢过来。一车大葱,一上午就卖光了。农用车旁,切掉的葱叶子堆了两大堆,足有500公斤重。
记者在走访道里区上游街、中医街、红霞街等秋菜集中销售路段时发现,很多销售秋白菜、秋大葱的运菜车下,均有散落着的被买家丢弃的大葱叶、白菜帮等。秋菜市场,难觅“净菜”身影。同时,大量菜叶让环卫工们难堪重负。
据环卫部门统计,哈尔滨城区日产生活垃圾约3000吨,10月1日秋菜开售,我市日增垃圾量近400吨。秋菜垃圾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目前我市处理1吨垃圾约需50元,大量的秋菜垃圾无疑将耗费掉一笔不小的处理费用。
“净白菜”一斤多卖5分钱
在道里区工程街,呼兰康金井镇的刘凤春家整整一车6万公斤的大白菜,卖出了4毛钱一斤的“高价”———今年,刘凤春雇人给白菜切根、掰帮,卖起了净菜,市场反映热烈。不过遗憾的是,每斤大白菜仅多赚了5分钱。
刘凤春说,往年她卖一车白菜得卖两周左右,今年同样的一车白菜不到3天就卖光了。记者看到,刘凤春家仅剩的10几棵白菜通体不沾泥土、没有黄叶,运菜车下没有被扒下来的菜叶、菜帮。“前几年把菜从地里挖出来就直接装车进城卖,但不把白菜扒层皮,来买菜的人都不买。”刘凤春今年吸取教训,起菜后先把白菜根剁掉,然后将最外一层有破损的菜帮和叶子扒掉,然后再装车运进城里卖。
每棵白菜的重量差别很大,平均下来“毛菜”大约七八斤一棵,加工成“净菜”每棵就只有五六斤重,刘凤春坦言,“我们大老远赶过来,刨除净菜的人工和油费,一斤‘净菜’只能多赚个5分钱。利润不大但可‘菜尽其用’。”说着,她举起捡来的半袋子白菜帮放进玻璃丝袋子。“废菜叶可以喂猪,还能用来堆肥还田。”刘凤春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卖出200公斤白菜能产生5公斤的废白菜帮、叶,一车能拉约2000公斤白菜,这些白菜就能产出50公斤的废叶做猪饲料。
“净菜”的困惑
巴彦县菜农魏明拉着一车1000公斤的“鸡腿葱”来到松北区前进大市场旁的路边集市,记者昨天一早在市场遇到他时,已经是他到这里的第二天。紧邻魏明的农用车,一份去了黄叶的“牛腿葱”销售成果喜人。怎么人家的葱扒得干净,卖得个好价钱,你的葱还带着泥?魏明告诉记者,“扒干净的要4毛钱一斤,我家的葱2毛5一斤。”随即又跟了一句,“家里没人手,没法‘深加工’。”
魏明告诉记者,他家有10亩菜地,加上父母、妻子不过4口人“照料”。如果要卖“净菜”,4个人就要在一周内挖出4万多公斤的秋菜,然后一棵棵去根、扒帮。等加工完了,秋菜上市的“黄金期”也过了。更何况,菜不等人,如果不雇人处理,大部分的菜要烂在地里。但雇一名工人加工秋菜,一天就得多付出100多元的成本。
“毛菜”价贱、“净菜”价高,进退两难之间,魏明选择了“薄利多销”的“毛菜”销售模式。尽管两天时间下来利润并不理想,“但不赔钱就是赚。”
“净菜”进城缘何叫好不叫座?本报将予以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