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我省再向现代农业发力 水稻筹谋借“工厂化”腾飞
2011-10-11 09:27:49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立奎 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10月11日讯 记者从10月1日召开的全省水稻育秧大棚建设(富锦)现场会议上获悉,今年我省将利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粮食生产大省奖励资金、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资金、粮食风险金和农业开发资金等共计9亿多元,重点扶持各地建设水稻智能催芽基地和标准化育秧大棚小区,以促进全省水稻生产水平快速大幅度提高。

  水稻现代育秧体系:投资9亿元

  9亿元,省里一个年度拿出如此大规模的财政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水稻生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正如会议指出——这次我省大规模、高标准建设智能催芽基地和大棚小区,是加快推进工厂化育秧的实际步骤,是提升水田生产装备水平推动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的前景令人鼓舞。据介绍,这些资金全部到位建成后,我省农村水稻智能化催芽比例可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大棚化育秧比例可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水稻生产水平将实现大幅提升。

  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自然要确保效果。两大重点任务必须完成:一个是水稻智能催芽基地,另一个是标准化育秧大棚小区。

  全省要新建水稻催芽基地70个,其中大型基地27个,中型基地43个。大型基地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800万元,中型基地补助600万元,配套的育秧温室和基础设施275万元由各县(市、区)自行解决。

  今秋全省利用产粮大省奖励资金、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资金和农业开发等资金,新建标准化育秧大棚10万栋。新建育秧大棚资金补贴原则有四:即先建后补原则;支持优势产区原则;激励先进原则;分档补贴原则。省里财政资金专门用于对30栋以上360平方米或240平方米的标准化大棚小区进行补贴,分散建棚不予补贴,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户。新建小区内机电井、喷灌、道路、护栏等配套设施,由各地自筹解决。

  从当前看,在解决好建设资金问题之后,全省水稻育秧智能化和大棚化建设最大的压力来自土地方面。为此,各地多措并举正在通过机动地、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途径切实抓好建设用地落实。

  创新栽培年增稻谷:10亿公斤

  为提高水稻生产水平,创新栽培方式,我省在学习推广农垦先进经验基础上,于2008年制定了《黑龙江省水稻育秧大棚建设三年规划(2008年~2010年)》,提出利用3年时间建设水稻育秧大棚30万栋,重点建设水稻育秧大棚小区。

  三年来,全省共投入水稻育秧大棚建设资金18.96亿元,全省农村新建育秧大棚31.6万栋11376万平方米,新建智能催芽基地49个,加上农垦原有育秧大棚,全省水稻育秧大棚已达到68.1万栋24540万平方米,使大棚育秧比例达到74.9%,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测算,近三年来,通过推进育秧大棚建设,我省年均新增稻谷产量10亿公斤以上,农民应用大棚育秧亩均增收150元以上。今年9亿多元重点扶持建设水稻智能催芽基地和标准化育秧大棚小区,所挖掘出的增产潜力和带来的效果令人期待。

  水稻技术增产潜力巨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前不久,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提出了“十二五”期内,全省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750亿公斤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全省每年粮食总产要以50亿公斤的速度增长。而作为我省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不仅发展潜力大,增产潜力也巨大。

  目前,全省有的水稻亩产达到850公斤,而有的只有400公斤。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就差在种植管理的科技水平上。通过水稻育秧智能化和大棚化,并辅之以配套的先进栽培管理技术,全省水稻单产水平将获得大幅提高。如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00公斤,全省可新增粮食产量25亿公斤;如平均单产达到农垦600公斤的水平,全省可新增粮食产量75亿公斤。

  而据测算,水稻智能催芽,从浸种到催芽完成,仅用10天即可,比家庭催芽少用2~3天时间,而且芽匀、芽齐、芽壮。一个大型智能催芽车间一次浸种催芽能力达到400吨,中型车间可达到200吨,覆盖范围分别达到20万亩和10万亩。水稻大棚育秧具有早育秧、育壮秧、降成本、省土地、促增产等多重优点,大棚育秧较小棚育秧平均增产10~15%,节省秧田面积30%,一项技术就能亩增产百斤粮、增收200元。目前全省还有近2000万亩水田没有实现大棚化育秧,因此,推进水稻育秧智能化和大棚化,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