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资金短缺 期待:更多政策扶持
2011-10-15 09:29:1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东 徐秋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14日,在“农博会”哈尔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超对接”签约会上,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内外23个超市、企业、学校签约。哈尔滨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会长张孝君认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闯市场,这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但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对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而资金短缺也困扰多数合作社发展。

  喜

  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14日,哈尔滨市新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分别与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签约。该合作社负责人徐焕臣告诉记者,合作社已与11所高校签订购销协议,每年有800至1000吨食用菌销往高校食堂。

  新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去年底就参与了“农校对接”,经过近1年时间的运营磨合,双方比较认可这样的购销模式。

  据哈市呼兰区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金经理介绍,加入合作社给农民带来的收益也很明显,2009年,合作社的订单玉米价格为每斤0.65元,而当时市场上散户农民的玉米只卖到每斤0.52元,农民签订订单农业,合作社统一供种、供肥,在粮食丰收后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的土地亩产能达到1200斤,而那些散户农民的土地亩产仅在1000斤左右,这样算下来,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一亩地就比散户农民多赚100多元。

  方正县天门乡利民绿色稻米专业合作社副主任王桂臣说,他们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9月,当初很多村民都不认可,在几名党员的带动下,一部分人先参与进来。当时,合作社签订了香稻种植订单,秋收的时候,根据市场价格,每斤给社员加7分钱,有机水稻每斤加两毛,富硒水稻每斤加2分。

  王桂臣表示,除提高水稻收购价格和分红外,合作社还通过统一为社员购进平价农用物资,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多种途径,帮助农民实现节支增收。

  4年来,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越来越多,合作社则为农民节省开支8万多元,增加收入40多万元。

  哈尔滨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会长张孝君认为,当前农民分散经营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规模化、组织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当前,合作社、散户和村民“抱团”运营,有了更多议价权,当市场行情不好时,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忧

  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哈市呼兰区大用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嵇俊仕说,合作社的产品在逐年增加,需要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他们希望通过“农博会”这个窗口把自己的农产品推销出去,有更多的经销商、大型超市等销售渠道,为合作社的农民增收。

  “扩宽市场渠道是如何让合作社走出去的问题,而资金成为合作社怎么发展的问题。”嵇俊仕告诉记者。

  延寿县长寿园艺专业合作社社长张佩远说,在发展合作社中,资金成为卡住合作社发展的瓶颈,由于在扩大规模时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而合作社只能解决其中一部分。

  张孝君认为,当前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面临三大共性问题:首先,合作社规模小,对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其次,资金问题困扰多数合作社发展;最后,合作社内部机制还需理顺。

  “农民专业合作社属于介于公益法人和营利法人之间,对这部分法人,现行法律关于法人分类和法人登记制度的框架中并没有纳入,这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一个巨大的发展障碍:融资和税收优惠问题。由于两者之间界限模糊,所以一般很难享受政府在税费、贷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张孝君表示,他所在的双城市的农业合作社几乎没有从银行贷到款的,合作社资金来源困难。

  “一些小的合作社没有完善管理机制,日常经营负责人一个人说了算。在合作社发展壮大过程中,这些都要近一步完善。”张孝君说。

  期望

  加大扶持力度

  “哈尔滨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目的是扶强带弱,加强合作社资源整合,形成区域特色,组织形式规范化。”张孝君希望,财政、农业、工商、民政、税务、国土资源和金融等政府相关部门,能主动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好服务工作,针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认真落实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土地优惠和其他扶持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合作社空白乡、村加大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对已经建立的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扶持农产品储藏、加工,农产品物流及营销、资金互助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渐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均衡发展的新格局。”张孝君说。

责任编辑: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