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甘南:一年好景稻香时
2011-10-18 10:26:29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史云朋 胡晓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18日讯 金秋的甘南,林木增秋色,平畴披金装。沿齐甘高速公路过长山乡,就到了甘南镇晓光村地界。

  晓光村位于甘南县城以南,城西灌渠经村而过,为这个小村提供了发展水田生产的便利条件。前两年气候干旱,灌渠无水,一度制约了这个村水田的规模。在全市提出大力发展水田生产的号召后,甘南县不断出台优惠政策,给资金、供设备,农民种地不靠天,自己打井种水田,“井灌稻”让晓光村再次成为水田强村。

  “今年不错,灌渠有水,我们村种了2万亩水稻,95%是自流灌,省了不少钱!”晓光村村支书柴寿军对记者说。

  在一片稻田前,记者见到了正忙着收割水稻的村民高凤祥。今年收成好,高凤祥心情也不错。他随手折下几棵稻穗说,这是今年在县农业部门指导下用“新基质育苗法”种的水稻,粒粒饱满,长势和收成都强于往年。

  在高凤祥举手示意下,记者看到他家的7垧水稻连成一片,涌动着金黄色的稻浪。稻穗因沉实而低头,在阳光下闪亮,田野微风轻扬,传来远方的笑语,应和着眼前收割机的欢唱。美景醉人,高凤祥也笑了。问他为啥笑,他说:“如果按市场价1.30元来算的话,这7垧地的收入将近15万块钱。”

  村支书柴寿军告诉记者,前些天村里遭受了雹灾,让村民的收入打了些折扣,但丰收已成定局。现在看每亩水田纯收入仍能保证在900元左右,全村这2万亩水田的纯收入就是1800万元。目前已有一多半儿的水田收获完毕,再过些日子,就到了全村卖粮数钱的时候了。

  满载着稻香,回味着农民朋友丰收的喜悦,记者又驱车来到甘南镇东郊村。

  村民佟永发正在自家的玉米地里忙活,问他收成怎么样,回答说不错;问他啥心情,回答说高兴;问他一年到头啥感觉,回答说省心。

  省心?佟永发解释说,今年种的玉米用的是大垄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低投入高产出,田间还好伺弄,而且还是扣膜的。

  “哦,膜下滴灌。”记者报道过甘南县推广膜下滴灌的过程,对这项技术有所了解。

  “对,叫膜下滴灌,”佟永发肯定地说,“今年县里还给了免费的地膜和种子,那种子可是县里和镇里领导帮着选的。”

  走过几条垄,看到佟永发种的玉米棵棵都有3米高,玉米棒个个都超过1尺长。佟永发说,今年他家种的这6亩地最低能打1.2万斤。

  结束这段采访,没等上车,一辆车停在记者身边,走下一个人。一看,认识,是甘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徐耀坤。原来徐主任带着几名技术人员,正要去东郊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检测作物收成情况。

  徐耀坤介绍说,在全县310万亩耕地中,水稻和玉米的种植比例得到了优先保证。他们通过推广实用显效技术和开展田间博览,使优质水稻综合配套栽培、玉米密植通透栽培、马铃薯高产创建等新技术进村到户、入脑上手,为粮食生产再创新高打下了基础。今年全县粮食总产预计可达26.1亿斤,实现连续三年增产增收。

  来到查哈阳乡,已近下午四时。这个乡仅有耕地16.9万亩,在甘南县也属面积较小的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和刚到过的长山乡、甘南镇、音河镇等乡镇一样的连片水稻。稻穗压手、沉实,散发着自然的清香。

  查哈阳乡副乡长赵云威对我们说,全乡水稻规模种植不但发展到1万亩以上,而且选择的是高抗病品种,良种率达100%,一年来没发生任何病害,丰收已定局。同时,所种水稻由园区统一田间管理,照农户散管的水稻明显提高了产量。 “最低5%。”站在旁边的曙光村水稻种植户张兵根据自家水稻的收成情况作了补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查哈阳乡不但在水稻等粮食作物上获得了丰收,因地制宜发展的经济作物也让农民受益匪浅。今年全乡种植的6000多亩菇娘可以带来1200万元的纯收入。

  结束采访已是傍晚时分,归途中不时遇到忙完秋收回家的农民,满载的农用车喧嚣而过,车上总有三两张朴实的笑脸,车前常伴着片片飘舞的黄叶,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季节因收获而变得格外美丽。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