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9日讯 昨天,哈市多家大型商场内店铺及街边商铺“一窝风”关门谢客,起因均是店主们得到近乎相似的小道消息:来检查了!记者随后走访工商、商务、消防等多部门,均未得到进行检查的答复。是什么让闭店风波席卷了大半个冰城?躲避检查的背后又有何隐情?
震惊
5条街店铺齐刷刷关门
闭店风波,让市民孙占林深切体会了有钱没处花的尴尬。昨天10时,他为了选购一个五金配件,来到道里区透笼批发市场,却看到店铺纷纷挂起了帷幔,不再经营,市场周边买卖街上的店铺也纷纷拉上卷帘门:闭店。他走遍周边5条街,平时经营机电产品及配件的商家都关门歇业了,沿街商铺集体闭店让繁荣的街路冷冷清清,他最终也没能买到配件。
调查
闭店风波席卷大半个市区
集体闭店,这是咋的了?孙占林向记者反映线索时说,他最初的感觉是,有那么一点恐怖,因为哈尔滨从未出现过这种现象。
13时,记者来到买卖街,看见临街的商铺有三分之一都拉下卷帘门,透笼批发市场地下一层关闭的店铺已陆续开始恢复经营。问起上午闭店的原因,一位女店主称,听说有检查团,大家都闭店,她也只好闭店。具体是哪里来的检查团,记者问了多家店主竟然谁也说不清。而透笼批发市场商管人员称并未接到任何检查通知。除了该市场外,记者了解到曼哈顿商厦、兆麟街、工厂街、经纬街上等多家店面也纷纷停止经营。
随后的采访更令人震惊,其实这场闭店风波并不仅限于道里区,早在16日,太古街经营水暖保温材料的百余商家就集体关门;随后北环灯具商场、禧龙陶瓷市场等多家商场内的数百家店铺也上演了闭店风波。而传说中的“检查部门”,也在走访中被演绎成消防、工商,甚至是外地7部门联合检查团……
求证
遭遇“被检查”执法部门喊冤
一时间,“要来检查了”的小道消息满天飞。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求证。
面对记者的疑问,市工商局市场处处长张坤无奈地说,这个问题他已经不知回答了多少次,工商部门根本没有进行任何检查,而且也没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通知。
市商务局商贸处处长高长明也表示未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检查。而消防部门的答复更为直接,波及范围这么大的检查,只有政府部门协调才能进行,他们闻所未闻。
采访中,让人觉得可笑的是,执法部门口中毫不知情的检查团,已经在一些店主口中具体成了“腋下夹包,身着便衣的执法者”。那么,究竟是谁制造了这出“检查团来了”的闹剧?
还原
一个小道消息的流传过程
一位参与这场行动的知情人向记者还原了一个小道消息的流传过程。
闭店风波最先起于太古街。人们听说,16日一位店主当街摆放了一些陶瓷制品,而遭遇了“野蛮执法”,执法人员要求罚款5万元,店主当即砸了自己的摊位及货品,闭店不再经营。随后整条街上开始陆续闭店。
关门谢客事件之所以扩大还不能忽略另一个小道消息。据传,禧龙市场一家经营电缆的店铺,因销往七台河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当地有关部门到禧龙执法出现矛盾。记者在采访中对这两起事件并未得到证实,但传言却在业户心中产生了地震的效果,检查之说甚嚣尘上,无论是基于一种义愤,或者是担心,小商铺纷纷关门。可能是短信,可能是网络,可能是口口相传,最终,大半个冰城店铺被莫须有的检查团给“震”了。
余震
跟风商家损失不小
作为哈市中小企业协会会员的张启光是这出闹剧的受害者。他的店面设在工厂街,早上整条街上经营机电配件的店铺都关了门,他也跟着关了门,不是怕检查,而是迫于压力。整条街上,乃至整个兆麟商圈的人都参与进来的闭店行动,他只好参与,而且据说,闭店还将持续。
“如今空穴来风的检查,让我们损失很大。”张启光说,明知是小道消息,却只能跟风,这让他第一次有了这种渴望:谣言何时止于智者!
新闻链接
“检查门”波及全国各地
一、5月,成都金府路附近5家机电城、钢材城的几百家店铺集体关门,起因是听说检查团要来,对此工商部门予以否定。
二、8月,在银川市部分综合市场的经营户中传出某机构将到银川进行突击检查的传言,说处罚力度很大,罚款金额甚至达到几十万元。结果,近3000经营户关门停业“避险”。对此,银川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谣言,呼吁商家尽快恢复正常营业。
三、9月,一则“省工商派人来锦州暗访”的消息在民间越传越盛,甚至有人称在朝阳和葫芦岛已经处罚了一些商户。虽然葫芦岛工商部门已经在前两天辟谣,但“暗访”传闻仍让锦州商户人心惶惶,以至于陆续出现了大批商户关门暂停营业的情况。
四、9月下旬,辽宁阜新谣传上级检查,面食店纷纷关店,一时间,市民买馒头成了难题。
集体闭店的背后
谣言猛于虎!
同样的版本,同样的“检查”谣言,同样的关门闭店,让人们震惊!其杀伤力可真大,从勾勒的这幅“路线图”就可见一斑:成都、银川、锦州、阜新,直至“北进”哈尔滨,一路所向披靡。
笔者认为,哈尔滨这场闭店风波无非三种原因。
其一、缺乏自信。听说检查,商家不能泰然处之,关门歇业“避险”,这样的群体举动,让人对商品质量、对购物环境产生忧虑。究竟是什么让如此多的商家失掉了自信?是明知门内商品有问题仍在销售?还是购物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不敢面对?再或是对所售商品没信心?数百商户心中答案无从得知。
其二、缺乏信任。此番大动干戈,无非是商家对检查“怕”了,尤其是一些综合整治、专项整治,以罚代管,来去一阵风,而常态化的监管流于形式,商家与执法者间缺乏信任。从这一事件中,相关部门也应自省。
其三、缺乏辨识能力。传播学里有个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简言之就是,大多数人赞同的观点,即便自己有不同想法也会保持沉默或盲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众心理。许多商家都不知检查何来,就盲目跟风闭店,缺乏基本的判断能力。
这一场风波,确实需要各方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