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把青山“火景”看透 朱彩芹夫妇守护深山“瞭望塔”24年
2011-10-21 11:04:3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贾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背水上山。
 
塔上夫妻。

  东北网10月21日讯 “见到你们真是太高兴了,20多天都没见到外人了。在大山里,缺水少电是小事就是常年见不着个人,太寂寞了。”17日,在沾河林业局451号幸福瞭望塔下,瞭望员朱彩芹初见记者时,兴奋地拽着记者的手不放。

  1乘装甲车探访“夫妻塔”

  在小兴安岭北麓沾河林业局有一座海拔584米的高山叫猪山峰,地处茫茫林海这里荒无人烟,是狼和黑熊出没的乐园。猪山峰顶上高24米的451号“幸福瞭望塔”,是在这里守望了24年的瞭望员朱彩芹夫妇的家。

  17日10时,记者一行乘坐沾河林业局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装甲车,准备去往朱彩芹夫妇所在的猪山“幸福瞭望塔”。出发前,林业局宣传部和“前指”负责人曾好意相劝,说想见瞭望员朱彩芹必须登上24米高的塔台上才能见到,但这时大山深处的气温特别低,塔上塔下温差悬殊十几度且寒风呼号,钢铁结构的塔台上已经结冰。为了见到这位“名人”,记者决意上塔。

  从山下到朱彩芹所在的塔台有11.5公里,难行的林间小路,沼泽草塘地貌随处可见。40多分钟后,装甲车需要穿越一条1米多宽的小河沟,林业局宣传部副部长丁兆文说这就是朱彩芹下山背水的地方,离塔台有3公里。记者捧起草塘积水,喝起来冰凉中有点苦涩。此时,周围高耸的山林,发出可怕的“呼哧呼哧”声。

  2

  高塔上住了24年

  站在塔下,24米高的瞭望塔让人望而生畏。在陪同人员的护卫下,记者登上塔梯的台阶一步一步往上爬。中途停下往上一看塔好像要倒下来一样,气喘吁吁不敢挪步,陪同人员只好上拽下推,费了好大劲儿才爬到了塔顶,而前来拽记者上塔的朱彩芹,第一句话是“今天真热闹,看见了这么多人。”

  眼前的朱彩芹,快人快语,处事果断利索,曾经被评为林区的“三八”红旗手、先进个人和优秀森林卫士。她今年44岁,但常年风吹日晒使得她脸干手裂,笑容可掬。方圆两米多的塔楼,是朱彩芹的工作场地。而此时室内散发出一股中药味。一个简易的火炉上,放着一个小盆,里面正熬着药。朱彩芹说这是她天天吃的“小灶”,2004年患上红斑狼疮后,为按时上岗,她每天都要熬药服药。

  塔上的风很大,瞭望台就像悠车一样摇摇晃晃。圆形的瞭望室,一张小床放着被褥,一张木桌上摆放着对讲机等中转通信设备,朱彩芹和丈夫王学堂就常年在这里瞭望火情。从春、秋两防的森林防火高峰期,特别是近年加上夏季防火的时间,她和丈夫每年都要在塔上呆上七八个月。每天从早6时到晚20时30分守塔观察火情,最长一次连续在塔上住了25天,记不住哪天是星期天、节假日。就这样年复一年坚守了24个年头。

  3

  排遣寂寞“塔”上唱情歌

  与青山做伴,与松涛相守,是都市人很诗意浪漫的追求,但是,在这里日复一日的单调、乏味、寂寞是人难以忍受的,思念家人苦,寂寞更苦。

  朱彩芹说她面对大山练就了一副好嗓子,时常绕着塔台唱歌,高兴时还“指挥”丈夫高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她还会唱“望星空”“十五的月亮”她说这全是20多年前在山下时学会的歌曲。现在她们有个14寸黑白电视机但经常收不着台。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她唱了几句,虽然歌声不是很优美,但她很投入、认真,那种质朴让她的歌声很动听。

  谈到防火瞭望员的苦乐生活,朱彩芹感慨万千。1988年,只差3分与大学无缘,20岁的她与新婚不久的丈夫王学堂通过考核被分配到幸福主塔成为瞭望员。这里地势高,对讲机通讯辐射面广,效果好,塔上安装了大功率的对讲机通讯中继台。全局对讲机会议、大量的防火信息的中转都由这个塔负责中转。多年来,林区40%以上的火情都是幸福瞭望塔发现的。

  采访时,对讲机传来“前指”命令:“451检查一下各林场所有岗位。”朱彩芹马上拿起对讲机:“坤得气、北营……火险等级高,随叫随到。”“明白!”记者忙拿着望远镜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仔细观察。但记者什么也没有看明白,而朱彩芹说,目前没有发现烟点(火情)。

  说到夫妇二人谁是“领导”,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学堂,插了一句:“刚开始上塔工作我是塔长,她是瞭望员,可是不到一年我就被她指挥了。”朱彩芹24年来接转防火信息千余条,发现、报告火情近百起,从未出现差错。

  4

  与狼熊“对决”过

  在山里,很难遇到人,撞见野兽却是常有的事。

  2000年春的一个早上,从山下背水回来的朱彩芹忽然听到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回身一看,她脑袋顿时“嗡”的一声,3只狼正一字排开蹲在地上,虎视眈眈地看着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人狼相互对峙近一个小时。朱彩芹慢慢地镇静下来,从树上撅了根木棍,一边挥舞着,一边往回退,3只狼跟了一会儿就离去了。看着狼慢慢走远,朱彩芹撒腿就往塔台跑,到塔梯下准备登塔时,她才感觉到身上还背着25公斤重的水桶。

  2002年秋天,赶回瞭望塔途中的朱彩芹惊出了一只在树林中吃山葡萄的黑熊,黑熊高举着爪子直奔她而来,吓得她急忙跑到一棵树后,黑熊慢腾腾地开始追她。一棵树又一棵树,朱彩芹绕着树跑,不知跑了多少圈,直到把黑熊甩到后面,黑熊气急败坏地吼叫着,把几棵茶杯粗的桦树拍得东倒西歪。这以后,每次出门,朱彩芹的身上都要带上一把砍刀防身。

  朱彩芹的“家”安在了塔下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中。一架高倍望远镜、一对水桶、一口电炒锅、一台小型发电机和一台收音机,是全部家当。在这儿,喝水都成了一种奢侈。生活用水全靠从3公里外的小河沟里,用塑料桶去背,山路全是三四十度的斜坡。为了节约用水,她和丈夫长期“洗不起澡”。

  朱彩芹说,吃粮、吃菜要到9公里外的幸福林场去买,山路崎岖,公路没车,买一趟东西来回得三四个小时。

  为了解决吃菜难题,他们曾开垦过一片菜园,但下了许多种子只长出很少的苗。20多年来,吃的一直是好存放的圆葱、土豆、白菜。

  沾河林业局现有瞭望塔19个,而“夫妻塔”就有16个。朱彩琴夫妇就是通讯瞭望队第一个“夫妻塔”。

  5

  每次火警出色完成通讯中转

  1999年10月9日那天晚上,回幸福林场取给养的她刚打发孩子睡下,就听到“前指”响起火情警报。她的第一感觉就是必须尽快赶回了瞭望塔,作为全局惟一的通讯中继台,哪有火情必须中转。她抓起自行车摸黑匆忙赶往瞭望塔。平时6公里的公路骑车半个小时,这次她只用了18分钟。

  下了公路,还有3公里的山路。月黑风高,更加深了恐怖的紧张气氛。朱彩芹深一脚,浅一脚终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塔房,叫醒丈夫,顾不上擦汗,上塔通话,保证了中转通讯的畅通。她因此获名“朱大侠”。

  生活对于朱彩芹来说,也付出了超越常人的艰辛,孩子咿呀学语时,因为交流少,学话就慢,很大了只会叫爷爷奶奶;玩耍时只能和小猫、小狗为伴;孩子上学了,她和丈夫只好在林场建了第二个家,把年事已高的父母接来照顾孩子。24年来,朱彩芹和丈夫王学堂经历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火警考验,都出色地完成了通讯中转和传输任务。

  性格开朗的朱彩芹说,他们夫妇在这里干长了都很热爱这里,舍不得离开这个的山,这里的树。中午时分,记者一行下塔吃饭,朱彩芹仍人不离机留在塔上瞭望。

责任编辑:代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