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助老员孟莉(左)与孟宪娥大娘(右)
核心提示
2008年,牡丹江市面向全市“40、50”人员公开招考社区助老专管员,经过社区推荐、笔试、面试的层层考核,467名助老专管员“走马上任”。从那时起,这些助老专管员每天风雨无阻地穿梭在需要照顾的老人家中。帮老人扫地、洗衣、买菜、按摩,用爱心、耐心与真诚温暖着孤寡、空巢老人……
生活报10月24日讯 21日,记者跟随牡丹江市三位助老专管员来到他们照顾的几位孤寡、空巢老人家中。已是深秋,这座城市的街巷上落叶纷飞,萧瑟的寒风里,却令记者感受到他们照顾孤寡、空巢老人时传递的融融暖意。
和助老员一同走进孤寡老人的家
李友所住的公寓楼是一幢筒子楼,这座大楼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是牡丹江纺织厂的公寓楼,当时工人们都在厂里的食堂吃饭,所以整座楼里没有厨房,如今住户只能在室内添加煤气罐,或者干脆把煤气摆放在楼道里。李友今年65岁,半身不遂。他曾经有一个儿子,在上大学时猝死,留给他们老两口的只有不尽的悲伤和思念。
记者和助老专管员周道、牡丹江市老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朱文明,一起走进了李友的家里。
记者进屋时,半身不遂的李大爷躺在床上,李大娘正在洗衣服,见此情景,周道急忙上前帮忙。李大娘说,这几年多亏有周道,“尤其是帮我们解决了用水的大问题。”
因为曾是职工宿舍,所以这幢筒子楼只在每层走廊的两端有厕所和水房。2008年周道开始照顾李大爷老两口时,见老人用水不方便,就利用自己会水暖活这项手艺,自掏腰包买材料,帮李大爷家将自来水从公共水房引入屋内,使老两口不再为用水发愁。
今年56岁的周道,说话时始终带着憨厚的笑。几年前,老周在牡丹江纺织厂下岗后,成为牡丹江市首批助老专管员。
朱文明告诉记者:“我们的助老员,工资很少,大家基本都是凭爱心做事。迄今,所有的助老员都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没有哪个因为老人们不满意而被撤换下来。”
孟莉是空巢老人的“贴心女儿”
48岁的孟莉说起话来很爽快。从2008年成为光华社区的助老专管员以来,她已照顾过五位孤寡、空巢老人。
记者随同孟莉来到85岁的孟宪娥大娘家中。“我平时不爱说话,也不爱串门,连邻居都不熟。但我就愿意和她说话!她总能说到我心里去,比我亲姑娘还贴心呢!”孟大娘说。
孟大娘家中,面积虽小,但一尘不染。“多亏了这姑娘我家才能这么干净。孟莉每天一来就抢着帮我干活。有时我腿疼,她还帮我按摩腿,手艺可好了!”孟大娘的儿子远在广州,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在她的眼里,孟莉就是在她身边唯一的“亲人”。
“我的父母已经去世了,这些老人就是我的家人,照顾他们就等于在照顾我自己的家!”孟莉笑呵呵地说。
郑淑芬患病仍坚持照顾老人
今年71岁的吕永凤大娘,心脏不好,还患有帕金森症,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
21日,记者和郑淑芬来到吕大娘家。吕大娘开口就说:“你怎么又来了?不是不让你来吗!”原来郑淑芬去年刚做过手术,近期正准备再次进行鼻腔手术。吕大娘担心她的身体承受不住,便一再叮嘱她在家休息。
“虽然我总撵她走,但心里还是想让她来!”由于患病,吕大娘三年没出过门。“我每天看到楼下有说有笑的,心里可难受了。幸亏有小郑,每天来陪我聊天。我有时心里难受还冲她发脾气,但她从不和我生气,还是一如既往地对我好!她每个月就那么点钱,还总给我买东西。”说到这里,吕大娘不禁红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