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26日讯“我家现在的室内温度有20多度。”家住铁锋区平阳小区的王德新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感谢政府给我们小区的这些老旧楼房穿上了‘保暖衣’,公共门窗也换上了塑钢窗和防盗门,屋里再也不像去年那么冷了。”
去年的寒冬,让齐齐哈尔市的供暖系统经历了一次考验,中心城区大部分供热锅炉都在满负荷运行,有的甚至采取了超负荷、超常规供热方式,以应对持续的严寒。这一难忘的经历,不仅让我们发现了城市供热系统面临老化的问题,同时也坚定了我市改造低温楼,推进这一民心工程的决心,并将低温楼改造工程列入2011年市政府20件实事之一。
据市建设部门今年进行的最新一次普查汇总,中心城区还有591栋、276万平方米楼房存在低温问题。这些由于楼体保温性差、供热锅炉和供热系统不合理、供热企业“短斤少两”等因素造成的低温现象,涉及居民4.3万余户,占全市集中供热面积的7.8%。其中一些楼龄长达二三十年的老旧楼房,更是由于供热管道年久老化、楼房循环系统不畅、楼宇透风等原因,使得冬季供热期室温仅在10℃左右,住在其中的居民苦不堪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供热不达标——热费收缴困难——供热不达标的恶性循环。
为提高城市居民冬季居住舒适度,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尽快让“冷屋子”变成“暖屋子”,我市正式启动低温楼改造工程,并克服财政资金有限、施工量大等诸多难题,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在改造中“牵大头”,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对低温楼进行“综合会诊”,按照楼房的建筑年代和管网老化程度,并结合12319热线投诉量,积极听取“民意”,制订改造计划,实施“因楼制宜”分步改造的原则,在今年完成43.9万平方米、98栋的低温楼改造任务。
为保证改造工程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在工程之初,齐齐哈尔市统一召开部署大会,明确各区任务目标,统一验收标准,责任落实到人。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与供热企业还分别签订责任状,以保证工程质量,限定完成时间,强力推进工程快速开展。市主要负责领导还多次深入改造工程现场,查看施工质量和改造进度。
在改造过程中,各区政府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改造小组,派专人进驻施工现场指挥,督导施工单位施工,检查施工质量和速度。同时,各区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低温楼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拆除违章建筑、硬化铺装道路、栽植树木、铺装草坪、安装路灯以及对房屋进行大、中修,使得老旧小区焕发了新颜,综合改善了百姓的居住环境。
说起小区现在的变化,家住建华区文化小区31号楼的谭淑兰老人非常高兴:“我们住的老楼都被穿上保暖衣,而且已经被粉刷一新了,简直不敢认啊。”
据了解,经过各级政府共同努力推进,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今年我市如期完成低温楼改造计划任务,并超额完成15栋楼8万平方米的低温楼改造,总计完成低温楼改造113栋,51.9万平方米。
今年的低温楼改造这一民心工程虽已完成,但这仅仅只是我市低温楼改造工程的开始。为彻底解决低温楼问题,改善百姓冬日居住舒适指数,我市还将分期分批对剩余低温楼进行彻底改造,让低温楼居民全部住上“暖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