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兰在清扫落叶。
东北网10月27日讯 我们无意把环卫工人当作“民族的脊梁”,我们学习的榜样。但他们在我们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在我们城市的地平线上,晨曦中、夜幕下,永远是那样放低身躯,默默无闻地拣着一片纸,扫着一方地,抑或运着垃圾,守着厕所……他们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歌颂和爱戴吗?环卫工人天天为我们这个城市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风霜,风雨无阻地坚守简单而又平凡的工作。在哈尔滨23届环卫工人节之际,让我们向环卫工人问声好。
史殿龙:“环卫世家”
在哈市道里区城管局保洁大队提起史师傅家,很多人都知道他家一家三口都是环卫工人,同事们都戏称他们为“环卫世家”。
史殿龙今年56岁,妻子刘茹和他一起从事环卫工作已经20多年,这些年来他们俩每天要工作10小时以上,多数时候吃不上早饭。对于工作,史殿龙与刘茹并不觉得辛苦,唯一让他们曾觉得不安的是没有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我们辛苦点不要紧,只是觉得有些对不起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我俩都得在早晨3点多起床上班,所以一直没好好照顾孩子,早晚饭不能按时给孩子做,有时候连孩子穿什么衣服上学都不知道。”刘茹说。
因为一家都是“扫大街的”给当时还年幼的孩子带来了一定精神上的困扰。如今28岁的小史回忆起当年上学时同学们的耻笑,一脸淡然的对记者说:“小时候不懂事,总生父母的气,因为别的同学父母早晨不仅给他们做早饭,还送他们上学放学,但我爸妈不仅从来没送过我上下学,甚至都没给我做过早饭,他们都是晚上回家做好饭后放在锅里,我早晨起来的时候饭菜都已经凉了,所以我上小学的时候就会自己热饭了。而且因为他们的职业,同学们都在背后笑我,说我们一家都是‘扫大街’的。当时因为这个事我还和同学打起来了,回家后我爸骂了我一顿,当时觉得特别委屈,但我爸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当时他说,职业没有贵贱,有了我们这个城市才会这么整洁、干净。”
如今,小史子承父业也成了环卫工人。他们一家三口都在道里区大明兴街地段工作,三口人一起出门,一起回家。在工作中,他们通常将作业面打扫得一尘不染,行人看到这条街这么干净都会将手中的纸屑拿着遇到垃圾箱才扔。整洁的街面让市民也更加注意爱护环境。
此时的小史充分理解了父亲常说“工作没有贵贱之分”的道理。他告诉记者,如果他有了孩子,也会把这个道理讲给他的孩子听。
陈桂兰:扫帚抡了20年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闹钟铃声将陈桂兰从睡梦中叫醒,为了不惊醒11岁正在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她迅速按下闹钟按钮,此时是凌晨3时30分。陈桂兰和往常一样,麻利地穿好衣服。她打开窗户感觉一下天气冷暖后为孩子找出合适的外套放在床头,再插上电饭锅。出门前她再看看熟睡中的孩子,这份早出晚归的工作已经让她两天没有和孩子说上话了。
陈桂兰今年41岁,1991年从事环卫工作,已有20个岁月。她在道里区清洁大队通达分公司建河街路段工作,那里学校集中人流密集垃圾量大。这些年来,她已经习惯了陪着星星上班。
每天早晨陈桂兰都为孩子做好米饭才出门,但她却从来不吃早餐。陈桂兰解释:“太早了,吃不下去,也没时间吃。”空腹工作对陈桂兰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最近哈市给早班环卫工人每天发5元钱的早餐券,这样她就能吃上热乎早餐了。
陈桂兰告诉记者,冬天是环卫工人最遭罪的季节。记得有一次她清冰雪连续工作好几个小时,冻得她感冒发烧38.5度,头痛得要命,全身酸沉无力,大家见状纷纷劝她回去休息,但她仍坚持工作,累得她连饭都吃不下,回到家倒头就睡。“有时候冬天雪下得大,需要不停地在外面清冰雪,时间长了,身上被累出一身汗,汗把里面穿的线衣和线裤打湿,感觉又粘又湿,而露在外面的皮肤被风一吹,感觉像刀刮一样,特别难受。 ”陈桂兰说。
这些年来,她很少能全身心的照顾孩子,有时丈夫加班不在家,她回到家时饿着肚子的孩子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每逢检查卫生和清雪期间,几天几夜连续工作是常事,这么多年来,她几乎没找人替过班。有点头疼脑热的小病她通常都是咬咬牙坚持,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到医院打瓶点滴,然后就直接上岗。在她当值的地段,从来都是街面不见纸屑、落叶,冬季的冰雪也是清理最快、最干净的。在她的带动下,整个小组连续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谁都知道环卫工人这个工作遭罪,但这种活总得有人干,既然都已经干了,那就好好干。”陈桂兰说。
马素丽:“长”在街上的美容师
作为一名军嫂,马素丽1996年随军被分配到哈尔滨市道外区做起了一名环卫工人,一干就是15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她所负责的北环路被评为免检街、样板路、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我知道环卫工人扫大街,守马路,风吹日晒,工作又苦又脏又累,且常被世俗偏见瞧不起,但72行哪一行都需要人去干,让城市干净起来,这是环卫工作的宗旨,环卫是公益事业,环卫职业很高尚,环卫人人格不低贱。”马素丽说,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上班第一天被分配到北环路当清洁工人,工作地点就在爱人所在部队的门口。15年过去了,她深深爱上了这份职业,我把如露天“大厕所”的小八站街突击清理成干净整洁的街路,把总是撒落残土的北环路扫成“巾帼文明示范岗”,把市场多、空车配货多的南马区域改变成整洁、有序的样板区域。她实行称土“斤检”的方法和“集中三班保”的经验在全区进行推广。
如今,马素丽已从工人升到道外区城管局清洁二队副队长,但她仍然整天“长”在大街上。她先后被评为哈市优秀美容师、哈市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在环卫工人的岗位上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可以想象,一系列荣誉的背后,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15年如一日,她没有双休和年节,即使是身体有病、孩子结婚也没请过一天假。她坚持着每天第一个上班,提前半小时到岗准备工具,又是最后一个下班,整天长在大街上,一人干几个人的活,有时数九寒冬连口热水都顾不上喝。在去年的清冰雪中,她连续工作36个小时没合眼,双脚被冻伤。最忙的时候,她还把爱人、孩子、亲属叫来一起清雪,全家上阵。